彼得·胡迦抽烟自拍照 1958年 查看更多图片,请点击。
伦敦莫琳·佩利(Maureen Paley)画廊将于2014年7月19日至8月24日举办彼得·胡迦(Peter Hujar)的第三次摄影个展,美国摄影评论家文斯·阿勒提(Vince Aletti)将在2014年7月19日星期六下午5点在画廊举办一场关于彼得·胡迦生前生活和工作的讲座。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在《生死肖像》(Portraits in Life and Death)的序言中写道:“…丰满而眼睛潮润的朋友和熟人们或站、或坐、或无精打采地耷拉着头,但最多的姿势是躺着,他们像是在冥想自己肉体的宿命……彼得•胡迦深深地知道生者的肖像也总是等同于逝者的肖像。”
胡迦创作的黑白照片生动地记录了那个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已经几乎不复存在的纽约。胡迦是当代艺术家黛安•阿布丝(Diane Arbus)的同代人与挚友,他们都是的摄影大师(Weegee)的崇拜者,并继承了他的黑色风格。胡迦创作的主题多变,如巴勒莫的地下墓穴和被遗弃的失事汽车。他也是一为拥有独特风格的古典主义者,他的风格与历史上的阿捷特(Atget)和布拉塞(Brassai)如出一辙。
胡迦也是艺术家大卫·沃尔那罗维兹(David Wojnarowicz)和保罗·萨克(Paul Thek)的良师益友,他的作品后来还影响了如南·戈尔丁(Nan Goldin)和罗伯特•马普尔索普(Robert Mapplethorpe)等摄影师。他作品中的感性、专注、发现细节的眼光以及对光线与质感的知觉使他能发现表象下的神秘、平凡中的美丽与崩溃时的优雅。胡迦的所有作品中都充满了深深的宿命感,他让世人被生死永远羁绊着的意识浮出水面,进而透露出灵魂的深度。
彼得·胡迦1934年出生于美国新泽西州特伦顿(Trenton),并1947年得到了他的第一架相机,他的作品曾在美国和欧洲多国巡展。1987年他因艾滋病并发症而病逝。
查看展览详情,请点击。
编辑:朱明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