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2日下午4点,蜂巢当代艺术中心推出了艺术家段建伟的重要个展“面目”。段建伟作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自然少不了同校师生的捧场,段正渠、滕英、赵永康等硕士生导师悉数到场,首师大美院的学生更是多达几十个。
此次展览由独立策展人戴卓群策划,呈现了艺术家近些年来的一系列人物、静物以及风景作品,以一条完整的线索勾勒出段建伟艺术质朴、安静而又神圣、永恒的“面目”。戴卓群在接受99艺术网的采访中谈到,此次展览基本是按时间脉络梳理的,但又不完全是。段建伟以乡土绘画为表现形式,既疏离于自85新潮以来的激进浪潮,又和被过度抒情化了的流于矫饰的乡土道路迥然有别,别开生面。虽然段建伟经历过各种半生不熟的新奇尝试,但他迅速对前卫艺术圈子花样翻新的知识生产的倾向保持了警惕,同时也对自己之前充满生活流取向的乡土叙事展开了反观和重审。
提起“二段”,许多人都会想起他与段正渠1991年在央美举办的油画联展,乡土绘画也成为了那个时期的“小清新”。段建伟的早期作品叙事性比较强,从作品名称也可以看得出来,比如《抱玉米》、《大风景》、《指天》、《花鞋垫》、《队长》、《抢救》、《打狗》以及《麦客到来》,但后来发生了变化,像以小孩子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作品《水库少年》、《靠墙少年》、《蹲着的小孩》、《月光少年》以及《飞》等等,叙事性逐渐弱化。段建伟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中说:“弱化了这些叙事性强的因素后,作品的解读性会更多一些。”另外,段建伟表现小孩子的作品越来越多,而且大多面无表情。段建伟坦言,首先他个人对这种形象感兴趣,小时候生活在农村,乡土情结比较浓厚,还有一点是因为可以把很多想法装到他们身上,这样表达的意义更多元。不想让这些形象有太多的表情,否则会干扰观者的想象。
策展人戴卓群认为,段建伟逐渐由过往那种更现实的、形象生动的、带有叙事性质也离生活更近的绘画让渡到一种更加含蓄和精神化的表达。欧洲中世纪宗教人物绘画中那种不注重真实空间描绘,不注重真实色彩关系,而强调形象和色彩象征性,喜欢运用寓意象征的手法被他融入到对自身绘画的研磨中。而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又决然不同于中世纪那种程式化的做为共识的普遍性所指,而是将形式和形象赋予其极为个人化的审美意涵。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8月10日。
编辑:张长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