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松个展:无神何以同天下?
0条评论
2014-07-18 10:48:16 来源:TimeOut北京消费导刊 作者:毛楚潇
来自2008年奥运会的官方口号,王庆松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作品中所展示的并不是那幅天下大同、众人和乐的有序画面,在巨大的黑板上布满了世界500强企业与大学的标志,一把梯子斜角贯穿,上面或坐着正在书写图画这些标志的年轻人。这些毫无情绪的背影与机械性的书写中,我们看到了既定人生之下目标的统一,而至于梦想,早被埋没在儿时天马行空地写完“我有一个愿望”所得到的嘲笑中,也被埋没在现实与经济的洪流里。人文精神的逐渐丧失,也算是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共通的境遇了。
作为1960年代生人,王庆松经历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巨变。从文革到改革开放再到新千年,他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了过去几十年中人口增长、工业化带来的阵痛以及商品经济时代的种种矛盾。在他的照片中,人物的身份与群体并不固定,反而总能在有序或无序的排列中看出其中的拥挤与混乱。从1990年代的“艳妆生活”“欲望场域”,到2000年的“反讽时代”再到2004年的“怪诞现实”,王庆松在社会现实的反思中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创作,并且用作品时刻提醒着我们,需要站在一个审慎的角度看待这个世界。
此次展览囊括了他近10年来最具代表性的5件摄影及雕塑作品,2007年的作品《国宴》也在其中。这幅作品分为对比的两个画面,左边是1300人围绕在U与N形状的桌前,一边吃着廉价快餐,一边热络地相互攀谈;而右边则是一层薄雾笼罩下,众人离去的残局。那些愿景与垃圾一起被人们遗弃,混乱才是占据核心的定格。如今国人目之所及的世界大同,恰恰忽略了人之为人的格局的大同。而要在一个时代中完善一个人,还需将纯真的诉求归还于他,将不隐瞒的历史交付于他,将缺失的信仰点醒于他,也将断层的文化精髓接连于他。天下大同,有无宗教之神是其次,有无精气神之神更为重。
编辑:文凌佳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