関西2014秋拍专场:“萃古叙雅——瓷杂、文房专场”
0条评论 2014-07-22 10:20:18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1452 商~西周 青铜饕餮纹爵杯

1452 商~西周 青铜饕餮纹爵杯

附龙泉堂鉴定书

H20.4 cm L17.5 cm W9.5 cm

JPY: 1,000,000-1,500,000

RMB: 60,000-90,000

备 注:饮酒器,圈底型。口部内侧近流折处立柱,双柱较高,伞形柱帽,柱帽上铸有纹饰。颈部有流,较长而翘,截面呈大半圆的槽形,口部略收,与上翘的尖尾连成一体。圆筒形腹,下腹弧收,三棱锥形足等距置于圈底,略成弧形外撇,支撑爵身。器腹饰有由上下细圆圈纹、中间三层云雷纹组成的装饰纹带,装饰纹带上另饰乳钉纹。爵身一侧为捉手的鋬,上缘饰尖耳突睛之兽耳。此爵纹饰精细,历时久远以致锈迹斑驳,包浆厚重,品相高古。(一铭文)爵,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所以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青铜容器,也是中国青铜礼器中最具代表性的酒礼器。

南宋 龍泉窯青磁棕式瓶

1469 南宋 龙泉窑青磁棕式瓶

H26.0 cm 口径7.2 cm

JPY: 5,000,000-8,000,000

RMB: 300,000-480,000

备 注:棕瓶被称为瓶中之王,自有其称王的理由:其一,棕瓶从起源到发展的延绵历史是任何瓶类所无法相比的。自良诸文化以玉棕为代表开创玉器文明,经宋代官窑的礼器棕瓶,到雍正、乾隆清朝历代皇帝都以棕瓶作礼器,这在中国的五千年文化中,一种瓶式几千年以来始终作为国之礼器而使用,实属罕见。其二,棕瓶的形制作为天方地圆的浓缩,其寓意涵盖,既至尊无比,又是先民浓缩大千世界精华的集中表现。再者,棕瓶的起初造型,根据高低不同分成若干级,这也许是对几重天或使用等级的一种反映,但到后期,棕瓶都以八卦的形式出现,充分反映了中国的道教文化精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和传承。第四,从玉棕到瓷器的棕式瓶的使用者都为帝王尊者,平素百姓少用,现其规格之高,真正代表着帝王思想的延续。综上可见,棕式瓶系瓶中之王,任何形制的瓶式都无法与其相比。南宋龙泉窑棕式瓶,器形周正雍容,几近完美,四面均制成八卦形,釉如一泓高山深渊的清冽甘泉,着实迷人乱眼。此器从其外部特征看,无出土痕迹,为传世品。其早年流出海外,为某日本豪门珍藏。从已发现的南宋龙泉窑棕瓶分析,从南宋传世至今的极为少见,其最大可能就是此件棕瓶原本就深藏于宫中,而在某一特殊时期流到民间,传至今日,实属奇迹。南宋龙泉窑棕式瓶,历来为藏家所推崇,早在1996 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会上(拍品第605 号),一件高达40.7 CM的龙泉窑青瓷棕式大瓶就以4500000元港币成交,以后的二十年这一价格曾一度是龙泉窑青瓷的保持者。2002年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一件日本藏家收藏的高25 CM 的南宋龙泉龙泉窑棕式瓶,其价高达约4000000人民币,为浙江藏家购得。此件南宋龙泉窑棕式瓶,无论从制作工艺到釉色都堪称极品,此次征到此件大器,收藏界的幸事,定将为有识之士所赏识。

1502 北宋 木雕加彩观音像

1502 北宋 木雕加彩观音像

JPY:400,000-600,000

RMB:24,000-36,000

备 注:有伤。

参 考:大阪市立美术馆?朝日新闻社主催《中国美术シリーズ4宋元の美术》P61H85.0cm

1511 清乾隆 铜泥金敬造三式佛(三尊)

1511 清乾隆 铜泥金敬造三式佛(三尊)

约H14.7 cm

JPY: 2,000,000-3,000,000

RMB: 120,000-180,000

备 注:清乾隆铜泥金般若品尊者像三件依据每尊像下部台座款识可知,此乃大清乾隆年制造三尊者身份分别为罗怙罗尊者,达摩提那尊者和迦理迦尊者。通体采用铜泥金制法。铜漆金是古代佛造像的一种常见工艺,顾名思义,就是将泥金涂到铜佛像上,从而达到防磨、防蚀的目的。在工艺上,将打成薄片的金箔碾成粉状,再调入生漆后涂抹就称为泥金。其工艺步骤为先用生漆打底,待干燥以后再涂泥金。罗怙罗尊者又称为沉思罗汉,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罗怙罗多是一种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沉思罗汉故名思议,是在沉思中获取智慧与行动,最终悟通一切趋凡脱俗。此拍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安详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上胸部袒露,左肩穿挂袖袍自然垂落至台平铺开来;左手平放脚掌上,右手持法珠。达摩提那尊者在五百罗汉中排名第二十五。据《大唐西域记》卷五记载,当时佛法渐衰,国王信奉外道,于是请来一位外道法师和寺中僧徒展开辩发,如外道法师获胜则禁止佛教流行,反之则让外道尽数改信佛法,僧徒皆恐落败无人敢出,危机之际尊者挺身而出与其展开辩论并大获全胜,振兴了佛法,被奉为印度佛教十大论师之首。曾主持印度那烂陀寺,玄奘曾从其弟子戒贤为学。此尊造像法相傲然,神态既威严又暗带微笑,将尊者聪慧出众、学识广博、勤于修行的形象显现无余;双腿跏跌坐,双手安然相叠拖一菩提树叶;袈裟缠身,衣袖流畅舒展,自然摊开,端正庄严。迦理迦尊者又称为骑象罗汉,也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此尊造像圆脸富态,长眉圆目,高鼻厚唇,笑容可掬,和蔼可亲,给人以气宇轩昂,明朗愉悦之感;上胸袒露,袖袍横挂于身,随意铺开;双脚任意张开,左手持法器放于左膝上,右手持法器抬至胸前,随意轻快,毫无距离感。

1519 明 龙泉官窑青瓷阴刻一把莲大盘

1519 明 龙泉官窑青瓷阴刻一把莲大盘

H6.7cm  D39.5cm

JPY:2,000,000-3,000,000

RMB:120,000-180,000

来 源:印度尼西亚藏家旧藏。

备 注:明代在龙泉烧制宫廷御用青瓷的文献记载很少,目前发现的有以下二则:一是《大明会典》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定:凡烧造供用器皿等物,须要定夺制样,计算人工物料。如果数多,起取人匠赴京,置窑兴工,或数少,行移饶处等府烧造。”这条史料告诉我们:一明代的供用器皿式样,需经反复推敲,斟酌,定夺制样;二朝廷也讲成本核算,须计算人工物料,不惜工本是相对而言的;③迁移饶处等府烧造是因为数量较少且朝庭自置烧制不成的由朝庭派官员在饶(江西景德镇)处(浙江龙泉)等府监烧完成。二是《明宪宗实录》卷一记:“江西饶州府,浙江处州府,见差内官在设烧造磁器,诏书到日,除已烧完者照数起解,未完者悉皆停止,差委官员即便回京,违者罪之”。这条记载更加明确的证实明代龙泉烧造宫廷用瓷长达七十多年,一直有朝廷派官员在龙泉监烧,龙泉窑历史悠久。明朝龙泉官窑青瓷在整体风格上比较统一,器形样式中规中矩,釉色凝重沉稳,玉质感较强,最富特色的还属刻花纹饰。刻花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高度。一是刻工娴熟,刀法流畅,一般主线刀痕特别宽,并兼有工笔画的韵味,与民窑刻花的草率随意形成鲜明对比。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