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拍并不是21世纪的发明,1839年,美国摄影师罗伯特·科尼利厄斯(Robert Cornelius,1809~1893)第一次将相机对准自己,从那时起,运用镜头寻找自我、认识自我和表达自我便成为一代又一代摄影师的艺术创作途径。
“自拍”被当作个人化的视觉日记,被认为是直接的情感流露手段,也被看成是伸张个性的工具。不过,这一切总该有个基础——如何看待自己?又如何确认自己的身份?简单来说:我是谁?
上图选择的这些自拍作品时间跨度从1830年代到1980年代,其中拍出《2001太空漫游》、《洛丽塔》、《发条橙》等影史经典作品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曾经是一名优秀的摄影师,他的镜头记录下了40年代的美国纽约街头,当然还包括自己。
如今77岁的美国首位黑人国务卿鲍威尔也在“脸谱网”上大秀了一张60年前的黑白自拍照,照片中年轻的他穿着浅色衬衫与深色西装裤,打着领带,并配着背心。他在房间里拿着相机对着镜子拍下照片。鲍威尔写道:“怀旧星期四——我60年前就已经会自拍了,比你们这些“脸谱网”用户都还要早”。短短5小时内,这张照片已有57600多名网友点赞,并获14400多网友分享。
自拍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它可以自己拍,还因为它不受职业或者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如今各种相机普及的时代。在48年前,继尼尔·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的巴兹·奥尔德林(Buzz Aldrin)在太空中为自己拍了一张“自拍照”,成了太空自拍第一人。美国文坛四备受争议的人物亨特·S·汤普森(Hunter S Thompson ),美国著名的诗人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等都对自拍情有独钟。除了名人之外,普通人的自拍很多时候也有出彩之处,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摄影艺术有深入研究,仅仅是因为他们觉得这样可以表现自己,纪录自己,发现自己。
编辑:李洪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