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艺术银行
0条评论 2014-07-24 09:54:40 来源:artspy艺术眼 

由台湾文化部成立的台湾艺术银行自2013年3月启动再到正式挂牌,它的一举一动总能吸引来人们关注的视线。此情景与去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贴纸走红内地,并迅速引起国内艺术衍生品现状讨论十分相像。作为扎根一二级市场之外的事物,在国内,艺术银行与艺术衍生品两者都有着起步晚、发展缓慢的相似经历。只是现在比起艺术衍生品,艺术银行跟大众的距离更远。

政府的艺术仓库

如果在网络上搜索艺术银行,可以发现早在2007年国内媒体就已经出现了针对它的讨论。可时隔七年,无论是主营艺术品租赁的一类艺术银行,还是发展金融业务的艺术银行在大陆都鲜少有人问津。这基本可归结为公众普遍对艺术品投资的保守态度和对消费艺术的需求匮乏。

众所周知,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的艺术银行成立最早,也最具有知名度。国际上对艺术银行的通俗定义即“为了推动本国艺术的发展,扶持艺术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一类机构。作为它们的学生,台湾文化部长龙应台每在谈及台湾艺术银行时也必要强调对台湾艺术家的帮助作用,“自己的艺术家自己去疼爱”。除此之外,台湾艺术银行在宣传时还要强调让艺术走进台湾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一种潜在的美学教育目的,这就与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艺术银行成立的背景有很大的不同。在加澳两国,艺术与生活的距离并不遥远。曾有统计数字表明,在加拿大,近四分之一青年人会在闲暇时间以艺术来作为消遣,成年人的比例则大概是17%。由此看来,观念和生活习惯是艺术银行发展的最大阻碍。

龙应台在出任文化部长之后,在当代艺术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去推广,除了艺术银行,台湾文化部还出面举办展览,资助艺术家,为他们做宣传,比如即将开始多国巡展的台湾当代艺术群展“分裂─台湾2.0数位时代艺术展”、李明维今年9月在日本森美术馆的个展等等。政府的形象牌和职能行驶在此充分的展示出来,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反馈。台湾艺术银行除了政府出资外,得到很多台中企业家力挺。在艺术银行的首轮征集中,就有台中的十位企业家各拿出200万台币,同时成立“艺术银行俱乐部”,预备长期支持。

除了面对外界对艺术家作品评选、作品保养、版权维护问题的质疑之外,艺术银行的作品租金定位是被关注的焦点。台湾艺术银行的租金为作品价格的0.4%,大大低于国际上一般的标准,即5%,从而被评价为“自愿赔本”。台湾文化部将十年规划为一个发展阶段,这第一个十年即是做好“蚌壳养珠”工作的十年。澳大利亚艺术银行租金为12%,但即使如此,澳大利亚的艺术银行也是在成立12后才开始自负盈亏,这其中的艰难可想而知。收益回收慢且难以为继,相信这也是早些年在大陆夭折的艺术银行的主要原因。

编辑:黄亚琼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