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报告】双年展,有没有拿来主义?
0条评论
2014-07-25 09:11:5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冯漫雨
2013第六届成都双年展现场
策展:双年展的乌托邦?
双年展是独立策展人发挥策展理念的大型平台。举办艺术双年展的艺术馆或艺术中心亦经常邀来客席策展人,带来新的策展角度,如在里昂双年展、惠特尼双年展等都有表现出来。
相比之下,由于中国双年展早期大多由民间企业家出资赞助,出资者的个人好恶常常决定着展览的倾向特别是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挑选,所衍生出的“双年展和艺博会合一”现象也为不少人诟病。如成都双年展近年逐渐形成“董事长—经理人”的企业运作模式,相对固定的策展人用人方式使成都双年展越来越强化策展人个人对当代艺术的趣味和标准。
相较之下,威尼斯双年展策展模式可谓是许多国际双年展的范本:一个总策展人,下设若干国家馆或者若干单元的独立策展人,总策展人统揽全局,决定国家馆或单元的策展人提出的作品最终能否通过。批评家俞可在《艺术进程的模式——双年展》一文中就提出“策展人的职责和助产师差不多,他不但要统观全局,有针对性地与艺术家达成共识”,只有借助这种模式,双年展才能在观念产生到展览实现的整个过程中成长为完整的有机体。
长久以来,国际双年展都被看作是世界当代艺术发展的风向标,想要使国内的双年展具有一定的文化含量和地域影响力,就必须以国际标准和惯例作为前提。威尼斯双年展、圣保罗双年展等在资金支持、策展人制度和组织模式等方面的运作都有国内双年展值得借鉴的地方。从本土眺望全球,我们需要什么样式的艺术双年展,如何构建我们的双年展,这不仅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更是一个前瞻性的理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我们从中国的国情出发。
编辑:冯漫雨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