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重建之文化隐忧
0条评论 2014-07-29 10:29:51 来源:艺术商业 

\

榫卯相接的木结构,是中国古宅的主要构成,随着古村落的消失,面临危机的不仅是木构件的抢救,还有修复技术和其中的居住文化。

尽管古宅异地重建之风愈演愈烈,然而大部分古宅的重建,都没有按照原有的制式和规范来完成,只是用了古宅的木制结构作为装饰,即使原样重建的宅子,也遗失了里面住着的人。

修葺之后的古宅,通常的功用就是作为会所、酒店、餐厅。很多人不明白古宅为什么建成这种模样,为什么那么虔诚地完成繁琐的雕花和结构,在现在,古宅只承载了享乐功能的一部分,而几十或者几百年前,它们承载了几个家族的繁衍与繁荣。

对于古宅拆迁给中国文化体系造成的破坏,阮仪三一直耿耿于怀。他不太赞成以异地重建的方式保护古宅,认为房子离开了环境和居住的人之后,所形成的文化就会消失。阮仪三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被誉为“古城卫士”,首批“全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有5个古镇的保护规划由他主持编制,分别是周庄、同里、甪直、乌镇和西塘,这些地区的古建得以保护,与阮仪三的坚持有很大关系。

然而旅游等对古建的开发保护,都因为遗失了居民,而失掉了某些我们本该坚持的东西,比如家庭观念,尤其是孝道。

传统民居都有祭祖的地方,孝道为核心的家庭伦理以空间形式被固定了下来。这在建筑的表现上,除了祠堂、牌坊等具体形制外,还有一种就是天井。

“合院式是中国民居最突出的一点,比如陕西的窑洞、湖北宣恩苗寨吊脚楼、北京四合院、上海的石库门、福建的土楼等等。所有这些建筑都会有一个天井。比如窑洞是下挖式,东西南北都是房间,但是中间也会有一个天井。天井上通天、下接地,天井里有的挖口井,就是泉,是水源也是钱,代表了财富。以天井为中心,分成了前房后楼,中堂厢房,形成了以家庭为核心的单元,一个个这样的单元就连成了胡同、街巷,居住形态是大宅小宅联通,贫富之间不分,家家和睦相亲。哪家孩子一吵架,家长马上就听到拉回家教育了,现在的建筑形式,家长喊都喊不回去。”阮仪三认为现在的建筑讲究采光、车位、绿化,但是根本没有考虑公共区域的功能,邻里之间都很冷漠。

古宅在目前往往被人理解成一个建筑,而与这个建筑相关的,有许多生活方式和传统观念是我们更应该铭记的,而这些,也是古宅的重要价值。

古宅经纪人汪政清认为古宅价值被低估的重要原因就是人们不了解这些古宅当中蕴含的文化。多户古宅的人家住了很多代人,祖上会留下口诀,给后代留了宝贝。拆迁拆光了房子,房子卖不了多少钱,就痴迷于寻找旧墙里封存的宝贝。“比如‘里三里、外三里,真人就在那里’,这就是一户人家祖上给后代留的口诀,口口相传几代人,现在这一代已经不知道口诀的意思是什么了。

直到这家媳妇纳鞋底的时候才恍然大悟,以大门为界限,往里踩三个脚印,往外踩三个脚印,宝贝的位置就找到了。”

类似的经历汪政清碰到不少。还有一次他去收房子,木架构已经破败不堪,“地基挖的跟战壕一样,中国过去没有成体系的银行,大量财富都埋起来了,所以好多房子底下真的有财宝,但是不好找。过去人家说钱财是活的,会跑,其实是地质条件的原因,如果是很重的东西,就跟着水位等的变化,跑远了。”汪政清认为挖祖宗财宝的做法有点大逆不道。“过去如果不是生活实在过不下去了,是不会挖祖宗的东西。”

即便不赞成古宅异地重建,阮仪三还是对购买、修复、收藏这些古宅的人表示支持。因为目前的状态是,不要说生态环境,即使是对建筑本身的保护也差强人意。陕西、山西、湖南、江西等省,还有厦门、哈尔滨、武汉、天津等城市是很多收藏者购买古宅的地方,这些地方却都没有关于古宅的保护条例,上海、苏州、安徽都制定了古民居、近代建筑的保护条例,但是这些条例普遍缺乏标准。

随着古宅市场的兴起,2014年,政策上也有所变动。5月底,古建筑主要输出地,安徽省黄山市开始着手制定《古民居原地保护利用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明确规范了涉及古建筑维修、迁移、认领、土地转让、房屋登记、资金支持等相关程序;同时,成立古建筑收储经营公司,对未列入各级文保单位、濒临倒塌、个人无力保护利用的古建筑,以宅基地产权置换、集中收储等方式,将更多古建筑资源收归国有,统一创意策划、统一市场招商、统一经营销售;鼓励社会资金以认保、认养、认租、认购等方式,参与徽州古民居文化旅游项目。

目前黄山古宅租赁者,通常会把建筑当作会所或者客栈、私人别墅,其中,用于修缮的费用远远大于租赁的费用。最后的出口,都是发展当地的旅游业。

古宅在文化产业、旅游业的热度也催生出不少假古宅,机器雕花打造的木制结构,远没有岁月沉淀出的气质,“有人来找我看他们收的古宅,我一看就不对,每个地方都有他的独特性,比如苏州的民居有鸡脯脊,老母鸡的样子,寓意人丁兴旺,还有甘蔗脊,寓意节节高升,每个地方都有他的独特性。”阮仪三说。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