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在场证明:西格玛·珀尔克 1963-2010”汇聚了德国艺术家西格玛·珀尔克的大量作品,珀尔克也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实验艺术家之一。回顾展涵盖了艺术家50多年创作中使用的多种媒介的作品,诸如绘画、摄影、电影、雕塑、素描、版画、影视、表演和着色玻璃等。为避免遭受轻易的划分,珀尔克常常通过变换风格“冒充”不同的艺术家。例如,珀尔克会在一个时期创作具象绘画,接着制作抽象摄影。为调和表象与现实间的差异,珀尔克略去高雅文化与低俗文化、具象与抽象、英雄形象与平庸大众之间常见的区别。250多件作品布满了MoMA二层的四个展厅,并按照尺寸,以小巧的笔记本作品为开端,一直延伸至巨大的创作。如此大体量的展览无疑成为MoMA筹划的最为大型的项目之一。“不在场证明:西格玛·珀尔克 1963-2010”由MoMA与泰特美术馆共同承办。为此展览由MoMA副馆长Kathy Halbreich、泰特美术馆国际艺术部门主任Mark Godfrey ,和MoMA绘画与雕塑部主任助理Lanka Tattersall共同策划。纽约只是个开始,随后,西格玛·珀尔克回顾展将于2014年10月登陆泰特美术馆,一直持续到2015年2月8日。它在2015年春天会现身科隆路德维希博物馆。
隐藏在珀尔克无礼的智慧和杂乱的才学之下的是对所有权威的深深怀疑——艺术的、家庭的、以及政府的权威。想要理解这种态度和与之而来的创造力,必须要了解珀尔克的经历和20世纪的欧洲历史:1945年,接近二次世界大战尾声,珀尔克一家逃离西里西亚(位于现在波兰境内),来到之后不久就变成苏联占区的东德,随后又在1953年前往西德。在珀尔克成长的时代,不少德国人因为“我什么都没看见”的不在场证明而免于被指控纳粹的暴行。
“不在场证明:西格玛·珀尔克 1963-2010”按照时间和媒介组织展览,但却是从MoMA的中心天井中几件珀尔克作品样品开始。在美术馆中呈现的作品反映了珀尔克孜孜不倦追索的问题:我们如何看待和如何感知;以及他一直以来对呈现技巧的实验,从手绘点状的“Police Pig”(1986)到巨大的数码冲印“The Hunt for the Taliban and Al Qaeda”(2002),后者也被他成为“机器绘画”。在Marron展厅中播放的影片选集例证了珀尔克对影像和材料流动的处理方式,以及通过机会论来瓦解固着的意义。这些之前都从未对外展出。艺术家避免了传统的叙事结构,不断对影像材料进行双层曝光和多层叠加。对于流动性的喜爱、对于艺术分类的怀疑,也贯穿在了珀尔克对高雅和低俗的质疑当中。比如在“Season’s Hottest Trend”(2003)中,他就嘲讽了艺术市场将一幅俗气、大规模生产的画作变得稀有来牟利。珀尔克对语言也钟爱有加,他经常用语言和视觉幽默生发一种宣言,同时将其反面并置——比如,在画作“Seeing Things as They Are”(1991)中,画作的题目被复制在半透明的背景中,因此当站在画作前时,人们就会看到翻转的文字。
珀尔克的一些早期作品,还有笔记、出版物也都出现在Marron展厅中。这些作品大多是珀尔克20多岁时创作,当时他还是大部分同时代德国艺术家都会去的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Kunstakademie Düsseldorf)的学生。对那一代人来说,随着美国文化流行而兴起的波普艺术既是巨大的吸引也是他们的目标。通过吸纳坚决而粗矿的方法,他在早期画作中对消费至上主义和流行品味进行了猛烈攻击。在笔记中可以看到,通过对图像和相反方法的并置,珀尔克一生都是大众流行的背道而驰者。
在MoMA当代艺术展厅的第一个展览呈现了珀尔克60年代的作品,在其中他通过将食物、住宅、无法满足的娱乐欲望的符号等图像单独呈现,检视了战后重建中的欲望和单调的现实。他的素材通常来自于报纸和杂志,上面的每日新闻像卡通和广告一样占据了相同的页面。珀尔克对网版印刷(通过小格子组成的画作,需要眯眼看,多见于廉价印刷品)的图像尤为感兴趣。从1963年开始,珀尔克创作了一系列画作,在其中他花费巨大心力将他网版印刷素材的内容誊抄到了画布上,尽管并非完全忠实。他通常是使用网格金属板在画上喷第一层,然后将那些点状手绘在上面。通过放大或者扭曲这些素材,他解除了这些照片所谓的现实保真度,摧毁了形象和抽象之间的分野。这一系列作品包括“Chocolate Painting”(1964),“Girlfriends” (1965/66),以及“Japanese Dancers”(1966)。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