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卢浮宫艺术衍生品商店及书店橱窗
“HOLD不住”高端“HOLD住”你——把博物馆、美术馆们“带回家”
还记得去年夏天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的“朕知道了”纸胶带吗?字迹取自康熙大帝的御批“朕安”和“知道了”,巧妙结合后显得新鲜有趣而又霸气侧漏,令这种售价仅为40元新台币的艺术衍生品在网络一夜爆红,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原来,文物也可以这么“潮”!
把美术馆、博物馆带回家
“朕知道了”只是台北故宫博物院2000多件艺术衍生品中的一个代表,是它与超过90家厂商合作的“让文物再生与重生”的产品之一。艺术衍生品日渐成为大众消费品,“时尚”也成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新形象。
艺术衍生品是由艺术品原作发展而来,经过再创作而区别于原作本身的商品。从几元的明信片到几万元的版画、雕塑,艺术衍生品满足着不同消费群体对艺术的需求。记者在河南博物院看到,在售的艺术衍生品包括杯垫、笔记本、书签、丝巾、项链、拓片、瓷器、青铜摆件等,种类相当丰富。据销售人员介绍,平时卖得最好的,还是笔记本、丝巾等中低价位的小东西,普通人也可以轻松地把艺术带回家,用艺术之美装点生活。
在位于郑州万象城的“种子艺术画廊”,记者也看到了一些精美的艺术衍生品——印着奈良美智作品的玻璃杯、名画手机壳、抱枕等;还有艺术家限量版画,价位在数千至数万元,是高端的衍生品。
画廊负责人郭梦非曾参观考察过许多国外美术馆和画廊,他告诉记者,国外公立美术馆的运营除了政府财政补贴外,靠的最大一头就是衍生品。“每个美术馆、博物馆的出口处都会设立艺术商店,老外对艺术衍生品的消费力强得很。”当然,他们的开发设计能力也不错,可以把原作的艺术元素很好地融入生活用品之中,鼠标垫、U盘、充电器等很实用的东西都可以出现艺术的影子。
艺术衍生的产业之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看到那些充满美感的艺术品,谁不想把它带回家呢?不过,大部分人的钱包可能“HOLD不住”那些高端艺术品;更有许多国宝级的珍贵文物和艺术品,是有再多钱也买不到的。
艺术衍生品的意义就体现在这里——它让艺术爱好者以“可负担的”价格消费艺术品,把博物馆、美术馆“带回家”,使日常生活的种种细节变得更加艺术化;它也是一种承载着文化理念的符号,被消费者带往世界各地的同时,对于美术馆、博物馆起到了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
此外,艺术衍生品还是博物馆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数据显示,去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艺术衍生品收入达到9亿元新台币,数字直逼10亿元新台币的门票收入;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史密森尼博物馆群近年的文化产品年均销售收入也超过了1亿美元;英国TATE博物馆商店年销售额折合人民币3亿元至5亿元……
对于依赖政府财政补贴的公立博物馆体系而言,寻找新的收入渠道、增强自身造血能力很有必要。尤其是民办博物馆,更需要积极拓展艺术衍生品产业,以改善资金短缺的局面,支撑自身的发展。
郑州至为古代艺术博物馆从开馆之初便尝试开发了T恤、香插、手提袋等艺术衍生品,在执行馆长杜璐看来,目前的盈利虽远远不足以支撑博物馆的运营,但毕竟是一条值得尝试的路。“民办博物馆不能只等着政府给政策、给拨款,也不能只凭馆长一己之力来维持,需要不断寻找新的路子。”据了解,目前河南很多民办博物馆都已经有开发艺术衍生品的意识,未来的发展值得期待。
衍生艺术,设计仍是软肋
整体来看,国内的艺术衍生品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品种类、市场规模等方面都与国外有很大差距。郭梦非认为,目前最根本的问题在于整个社会的艺术氛围和消费意识。“外国人从小就有去博物馆、美术馆的习惯,也经常消费艺术衍生品”,但国内的艺术氛围就没这么浓了,人们即使偶尔购买艺术衍生品,也多选择一些几十元的低端产品,艺术家版画等价格偏贵的衍生品销路并不好。
郭梦非相信,随着整个社会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的提升,艺术衍生品的市场会越来越大,前景十分广阔。不过,在这之前,还要解决另一个问题——提升艺术衍生品的开发设计水平。
目前,国内博物馆、美术馆的艺术衍生品种类相对匮乏,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多还停留在简单的复制阶段,比如把一幅画转印到丝巾上、把古代文字刻在笔筒上,只诠释了艺术,没有诠释设计。能不能用心加入一些设计元素,使之更贴近生活、更好地呈现文化呢?
郭梦非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美、日、韩等国家的许多博物馆、美术馆都是通过社会机构进行艺术衍生品的运作,既能保证专业性,又能提供很好的社会服务。“现在国内也需要这种负责艺术衍生品设计、生产和营销的专业公司。因为做商业的不懂艺术设计,做艺术的又不懂营销和渠道,还有如何降低成本。必须整合资源,才能发挥优势,解决人才、设计、成本等一系列问题。”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