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们笔下的感情“色”
0条评论 2014-08-11 13:38:45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孙毅

在西画中,色彩一直是画面主要的构成部分。在古典绘画中,画中的光影效果大多通过柔和的棕色调去呈现,而色彩也倾向于物体本色,展现出一种庄严、平静、古典理想之美。到印象派,色彩虽然被无限的解放出来,不再是单一的调,多了份色随光动,但色彩主要还是覆盖在自然万物的实体上,还没能使色彩绽放出自己的生命。随着画家们自我独立性认识的提高,到后印象时,色彩已不需要再靠形体去呈现物象,可以更加直接的和个人情感产生互动。苏丁红中的生命激昂,郁特里罗白里街道的沉静,梵高黄和毕加索蓝的孤独哀伤,以及蒙克黑的死亡,都散发出强烈的个人情感,作品所带出的气氛也是最能触动观众的心,已成为这些大师们标志性的一环。与其说大师们的作品将这些单色绽放出光彩,到不如说这些色彩在适当的时间、空间里透射出了当时大师们的内心渴望。

苏丁的红——“动”

\

\

\

提到苏丁,最醒目的莫过于他画面中光泽度十足的红色。而他恐怕也是整个西方美术史上使用红色最多最为杰出的大师。红色的大量使用,这与苏丁的静物模特——“血淋淋的尸体”有莫大的关系。他将牛、禽鸟等动物的皮剥掉后再对肌体进行分解,在只剩下鲜红的血肉,血管组织的基础下进行创作,用自己的画笔,将那些已枯萎的尸体在画面中鲜活起来,好像死去动物的活力和魂魄在他的画作中都找到了归宿。而他作画的方式也极为独特——先在画面中构建出简单的结构关系,然后将大量的颜料调合在一起,快速地涂在画布上,再用画笔在粘稠的油彩中勾刻出肌肉和血管间的穿插,血腥肉体的光泽,感觉像是一个屠夫,用画笔去找出肌体中最美味的那部分。这样的创作技法和色彩使用也带到了其风景写生和其它静物中,他不会过多的去刻画形体,只是用色彩和线条去挤出物体原本的气味。与作品的“触目惊心”相比,苏丁的性格却是无限的温和友爱,对人事间充满了热情,也许正是这种极端的反差才造就了其红色激昂的生命力。

编辑:孙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