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民国年间的谭敬书画造假团伙
0条评论 2014-08-13 14:58:18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孙炜

“谭敬造”今在何方?

谭敬的这个书画造假团伙寿命不长,前后达两年多,即从1947年端午节前夕,至1949年上海解放后不久止,但战果辉煌,罪证不少。

现在已经访知的谭敬团伙仿制品有四件,计:

宋赵子固《水仙图》卷,原作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谭敬仿制品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元赵孟頫《双松平远图》卷,原件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谭敬仿制品藏美国圣圣那提博物馆;

元朱德润《秀野轩图》卷,原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谭敬仿制品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美术馆;

元盛懋《秋江待渡图》轴,原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谭敬仿制品藏美国华盛顿弗利尔博物馆。

另,1949年谭敬前往香港前,曾经将一批仿制的假画交给了他的密友、当年上海珊瑚缝机厂的资方代表洪玉林。洪玉林将这批假画交给了原上海古玩商戴福保(1910—1992),还未来得及处理,解放军的炮声就响起来了,随后洪玉林因为“走私文物的组织者”罪名被新中国法院判刑。

戴福保悄悄将这批仿制书画带往美国,放在自己的库房里沉睡了六十年。戴福保去世后,这批假画出现在美国佳士得拍卖会上,注明是“谭敬造”。共有九件:

元赵孟頫、管道昇、赵雍《丛竹图》卷,原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赵善长《秋山幽树图》卷,原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元张逊《竹石图》卷,原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董其昌《仿古山水册》,原件藏美国纳尔逊博物馆;

明项圣谟《松涛散仙图》卷,原件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明项圣谟《江南诗意图册》,原件下落还未查到;

明项圣谟《招隐图》卷,原件藏美国洛杉矶艺术博物馆;

清恽寿平《山水花卉册》,原件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无款《秦府十八学士》,原件不知下落;

……

“谭敬造”,显然不止以上这几件,据国家文物局谢辰生先生介绍,1949年后,谭敬所仿赵原《晴川送客图》轴,藏者欲售给故宫博物院,该院书画掌眼人写了一张条子给张珩,要他在鉴定时不要讲话。《晴川送客图》真迹原是张珩的收藏,他知道这是谭敬仿的,身为国家文物局文物处的领导,张珩怎能不说话?他说了,才使赝品没能进故宫。后来,张珩原藏真迹倒是进了故宫。

有一位居住在北京的外国人,闻名谭敬的收藏,就托洪玉林介绍认识了谭敬。谭敬也通晓英语,话很投机,洋人托洪劝说谭敬相让几件。谭敬要和洋人开个玩笑,半推半就将仿制品卖给洋人,第一次卖出八件,合金价一千两,扣佣金二成。

同时,谭敬又通过徐安之手,将一些复制品卖给了一位在美国姓薛的华侨。流散在海外的复制品,有可能就是这批东西。

以上所录的事迹,说明两点:

1.“谭敬造”的数量不少,已经流散各处。目前所知的是对临本,即原作尚在,“谭敬造”已是在劫难逃,很容易被识破骗局,而事实上,造假者怕暴露马脚,防止秋后算账,常常会生造一些古画出来,令人无法核对。这样的假画,直至今日似没见到。

2.从“谭敬造”的销售方向上来看,谭敬书画造假团伙仿造的假画主要是为了骗外国人,向境外销售,在国内的销售当在少数。

谭敬造假团伙成员的人生结局

这个造假团伙的主谋谭敬,于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带着书画去了香港,任香港华商总会理事。因驾车出了事故,吃了一场人命官司,因此入狱服刑。保释后预备出走澳门,为筹备资金,把手边的真品、精品都卖了,得款合当时金价六百两。谭敬从此与书画绝缘,虽然是邯郸一梦,毕竟还是狠狠地玩了一把。余下的一批精品藏在母亲唐佩书处,经郑振铎、徐森玉、张珩的策划,徐伯郊的奔走,陆续购回。

1950年,谭敬接受上海市文管会的邀请从香港返沪。此时,潘达于捐献青铜大鼎给国家,引起轰动,谭敬受此鼓舞,也将自己所藏的“陈子禾子釜”和“陈纯釜”捐给了上海博物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颁发奖状予以表彰。谭敬还将所藏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稿卷孤本捐献国家,现由故宫博物院收藏。

新中国带来了新气象,但谭敬显然未能像他的发小张珩那样与时俱进,他终因玩蟋蟀赌博,于1958年以赌博之罪被送往白茅岭改造;大女儿因发起组织化装舞会,也被送到白茅岭。上个世纪60年代谭敬的小女儿谭端去了香港,以后又去了台湾,嫁给杜月笙的儿子杜维善。杜维善以收藏丝绸之路古钱币闻名于世。

1977年,谭敬获释回上海。改革开放之后,他又精神起来,重振东华足球队的雄威,那是他在最兴盛时组织的一支球队,曾亲自率队到香港表演。1991年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

造假团伙的组织实施者汤安去世最早。据陈巨来说,汤安晚年患了一种怪病,即使在六月依然要盖着厚被并用“汤婆子”来取暖。1963年“病逝”于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尸体送进太平间后,他居然半夜复苏过来,大呼“吾没有死呀”。及至1965年,汤安终于真正死去,一生活了八十多岁。

1949年后,受老朋友、国家文物局局长郑振铎之邀,张珩在国家文物局担任文物处副处长一职。1960年,北京故宫修复厂成立摹画室,专门复制故宫书画藏品,以代替原件供展览和收藏。张珩深知郑竹友和金仲鱼俩人在古画的修复、复制方面的能力,就邀请他们来北京工作。郑竹友和金仲鱼成为新中国古画修复、复制的创建人,为文博系统育人无数。

1963年4月,北京荣宝斋收购处收到了北宋大家米芾名作《苕溪诗》卷,系从长春伪满皇宫流出,被人为撕毁,已成碎片,全缺的有“念、养、心、功、不、厌”六字,半缺的“载、酒”二字,少缺的“岂、觉、冥”三字。李东阳篆书大字引首和卷末项元汴题记,也多失去了。故宫博物院收得《苕溪诗》卷后,由杨文彬补纸重装,再由郑竹友根据未损前照片,将米帖缺字勾摹补全。杨仁恺《国宝沉浮录》(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3月彩印版)、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晋隋唐五代宋书法》(湖南美术出版社,1987年6月版)都有记载。

故宫那时展出的展子虔《游春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都是郑竹友和金仲鱼他们做的复制品。

“谭敬造”其他成员如许徵白、胡经、王超群三人,晚年的情况不明。

注1:上海的郑重先生出版了《海上收藏世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内有《聚是他,散亦是他——谭敬和他的收藏活动》一文,揭露了谭敬、汤安等人的书画造假活动,资料十分珍贵。文内载“一九四七年端午节的前夕,谭敬来找汤安,席间谈论书画,语气谦恭,并问汤的生活状况,手头有无佳品。其时汤临泽(即汤安)因生活所迫,已将原有字画变卖殆尽。谭敬说‘须动动脑筋’,又说:‘我现在所藏的画,想来看的人很多,时间长了必遭损坏,我想复制一些副本,以应观者。你是否有办法?’汤说:‘可以试试。’谭敬随即将所带赵子昂《双松平远图》卷交给汤安去办理。”

谭敬是这个造假团伙的主谋,汤安是具体组织和实施者,已是明了。我们不知道的是,谭敬与汤安的这次如此私密的谈话,其出处由何而来。甚憾。

注2:汤安的卒年是1965年,陈巨来著《按持人物琐记》有明确记载(上海书画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p191)。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