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物画历经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创作的审美标准及艺术语言渐成体系,艺术思想日趋完善,不仅画家及作品数量几乎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更成为中西融合型中国画最主要的体现者。此次匡时夏拍特别策划的人物画专题,试图呈现当下中国人物画坛“多元共存”之风貌。近现代书画精品专场中黄胄《母子情深》、周思聪《高原风情》均为人物画的代表作品,他们为表现现代人物而作出了成功的尝试,从而推动了中国人物画的长足发展。何家英、刘文西、王明明、王西京、朱新建、徐华翎等当代水墨领军人物则从各自独特的角度出发,展现他们自我真诚而又真情的视觉描述,细数风流人物,相信将受到藏家关注。
【近现代书画精品专场】
溥儒(1896-1963)观音
纸本镜心 118×56cm约6.0平尺
溥儒自幼随母亲项太夫人在西山生活长大,对母亲感情极深。每逢母亲忌日,溥老都会要画白描的观音像,甚至刺血加朱砂画观音,为母亲项太夫人回向祈福,所以观音大士的作品是溥儒人物画作品里量最大的题材,无论坐姿或立姿,或者辅以水月背景,形态变化多端,且用正楷题款:溥儒敬写。此幅“白描水月观音”背后有圆形背光,春蚕吐丝般的线条极为流畅优美,得力于游丝书法的功夫。净瓶中供奉紫竹一颗,背光与净瓶交接处细致的处理“透叠”的效果,这种富含趣味的手法在正统的绘画中不常见,溥老不愧是“才人”画(启功语)。这幅《水月观音》不止题材难得,在背景的山水、松树的处理上也展现了熟练的笔墨,发挥了清逸的笔性。
黄胄(1925-1997) 母子情深 1960年作
纸本镜心 62×86.5cm 约5.0平尺
《母子情深》完成于1960年,画中一位维吾尔族母亲头披长巾,一手托腮,正哄着摇篮里的婴孩入睡,小木床边三两随意放置着民族特色的土陶罐,一只乖巧机灵的家犬趴在木床边吐着舌头,仿佛时刻等待着它的主人发号施令。孩子在母亲的照顾下酣睡着,年轻的母亲嘴角微微上扬,享受着静谧温暖的时光。画家由日常的生活场景入画,在作画时注重造型和人物眼神的表现,着力刻画画面中心木床的肌理及被褥上点缀的图案,将色彩与线条交融,注重画中点、线、面的经营位置,手法简练、概括,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周思聪(1939-1996) 高原风情 1991年作
纸本镜心 46×50cm 约2.1平尺
《高原风情》是周思聪女士即兴创作于1991年的一张民族风情小品。1991年9—12月,周女士应邀赴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讲学,画中落款提到的林肯市就是当时内布拉斯的首府。此时画家大胆变革,创建了融写实、夸张、变形为一炉的绘画风格,画法日臻成熟。画面描绘了黎族少女最习见的生活常态,人物造型极富原创性,举手投足间传递着一种朴素、自然、真诚的无言之美。画中人物略有变形,变而愈美,神秀而体壮;用笔简到无可简,自成描法,若断还连,外柔内刚,虚中见实,秀而厚,劲而苍;用墨更加惜墨如金,于中见湿,似有若无中形成高度统一;周思聪成功的借助速写的灵动、写意画的笔墨、儿童画的雅真,改造了刻意求实的写实作风,形成了疏简、虚淡、空明、雅丽而依然充实的艺术语言。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