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兴起抽象表现主义,以探求作者行动的自由性和无目的性为创作宗旨。中国现代的抽象艺术发展,则与自身文化思想与传统深刻结合,此次保利拍卖很高兴以陈荫罴、廖继春与许江的代表作品,分别呈献海外华人、台湾与中国等三大脉络的不同发展。
陈荫罴《抽象》
1980年作 油彩画布120x102cm.
估价:HK$700,000–1,000,000 US$89,700–128,200
1913年出生于中国广东的陈荫罴,完成中学学业随即同父亲赴美。而后进入奥蒂斯艺术学院(Otis Art Institute) 并完成学士与硕士学位。陈荫罴1947年曾返回中国数年,1950年返美后开始研究抽象以及表现主义。但基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陈荫罴将中国古文字与古文物的形与意融于抽象画,创造出一种独一无二的美学语言。
这件1980年创作的《抽象》运用了大面积的冷色系作为主轴。画面以蓝色、紫色铺底并结合青铜器经过历史淬链的斑驳痕迹为启发,运用红色、橘色、黄色等暖色系色彩作为反差搭配,进而铺陈出来泼洒的效果。为了结合冷暖色系而少量运用的绿色颜料更是有画龙点睛的效果。白色豪放不羁的线条源自于甲骨、钟鼎、碑刻、篆铭的各种汉字书体,但这时期的作品已经脱离早期层叠排列的技法,并运用丰富的肌理变化达到了以意驭形的抽象境界。
廖继春《巴黎街头》
1965年作 油彩画布45.5x38cm.
估价:HK$1,500,000–1,800,000 US$192,300–230,800
廖继春是台湾少数自身积极回应并鼓吹抽象思潮的前辈艺术家,在艺术史上扮演着承先啓后的重要性。而1962年游历欧美的见闻,与首次亲身接触西方艺术的冲击,更确立廖继春的创作思路,在色彩使用上偏重粉红色,达到个人艺术生涯的巅峰阶段。创作于1965年的《巴黎街景》便是此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巴黎街景》是对于巴黎回忆的描绘并非实景写生,廖继春突破造型的藩篱,稚拙的笔触勾勒蓝色汽车,与现实不符的人、车比例,道路上的行人和远方的树林,游离于抽象语具象之间的表现,皆是试图摆脱真实造型的局限,强调内心精神肆意的自在挥洒。
《巴黎街景》随心而欲赋予景观主观的色彩,大面积的鲜红色街道与远方深绿的树林强烈对比,带给观者视觉的冲击性,通过其对比强化色调的张力。《巴黎街景》以瑰丽的粉红大笔洗刷丹霞似锦的天际,点出风情浪漫、闲适的巴黎街景,寄托廖继春回忆中美好印象。将轮廓线隐身于色彩微妙递转交叠处,以不同色调的绿色块的交织突显远处树林形体,右上方偶然的腾跃的细碎笔触,像圣诞灯一样妆点树丛,提供更多趣味和生机,使画面像富有节奏感的跳动的音符,层次分明且细腻。
许江《灰背景上的棋俑》
1992年作 油彩画布(四联作) each:140x50cm.
估价:HK$1,800,000–2,600,000 US$230,800–333,300
许江《山水的谐音之四》
1993年作 油彩画布(四联作) each:100x50cm.
估价:HK$1,200,000–1,800,000 US$153,800–230,800
1982年许江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之后到德国的汉堡美术学院进修。在异乡的差异文化深刻冲击,引发对祖国文化前所未有的回溯探索,他开始关注八大、石涛、易经与老庄在其中追寻古老的文化民族精神,成为创作历程中的一个转折点,从此持续以中华历史的摸索为创作精神的主轴。以西方的技法,重新诠释中国文化的传统,创造时代性的中国当代艺术。
《灰背景上的棋俑》套用布拉克 (George Braque) 将自然的形体解构为单纯的形状,非秩序性的重置,遵循立体主义认为色彩会干扰空间,以普鲁士蓝的单一色调完成主体,以解构物体外观的形态,重新拼装一个非真实存在异象。画面中扭曲、冲撞、变形的主体,与冷静的灰背景对比,用以突显棋俑骁勇善战的活动力。层次色彩的交叠构成磅礡的画面、粗犷的笔触衍生视觉强烈的刺激,提升画面的戏剧效果。
古代文人爱好、崇敬山水,在和自然的心灵融合中谱出优美的诗句。而山水就像诗,以自然特有的山水清音、万物欣欣向荣获致美的律动。《山水的谐音之四》的作品主题抽象,观者只能依照命名,想像画面是行云流水的风景写意诗篇。许江融合德国人严谨理性的精神,以宁静且灵动的色块堆叠如积木的结构,与中国人超然的感觉方式,在晦涩沉厚的色块中暗藏诸多细节:黑色的细碎崁于白色的肌理上,揉合出前卫而独特的中国当代抽象风格。
保利香港2014年秋季拍卖会
10月5日至7日|香港君悦酒店
保利香港2014年秋季拍卖会亚洲巡回预展
9月5日至8日|北京新保利大厦6楼东城区朝阳门北大街1号)
9月20日至21日|台北全丰盛信义105大楼5楼(信义区松仁路105号)
10月3日至7日|香港君悦酒店(湾仔港湾道1号)
*每个专场的预展由10月3日开始,至拍卖前一天结束。*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