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美术馆 特殊语境提供者
0条评论
2014-08-26 03:26:57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韩春阳
民营美术馆从发展之初到今天经历了短暂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滞后于国际发展背景数十年的时间差距,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个追赶的过程必然充满挑战,也许只有筹办者清楚其中的艰难,但是今天国内的美术馆是不是被超级明星“绑架”的一个附庸风雅,晋升土豪小伙伴“逼格”的艺术科普场所,不看高大上展览就屌丝“out”没品位呢?
国内公立的博物馆,美术馆常规展览都已实现免费,而以当代为主的美术馆,特别是民营美术馆是收费的,毕竟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民营美术馆虽然得到一些政策扶持,但大部分还在为最基本的发展寻求出路。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笔者曾做过调研,从国内数十家民营美术馆近百位工作人员的海外考察经验分享中得到一些基本信息,其中关于美术馆的发展资金问题,无论在纽约、旧金山、伦敦、东京其答案是一致的,那就是这些地区的私人美术馆都不存在为资金担心的问题,它们有完善的基金会制度,在这样的前提下,要做的只是将展览与教育做到最好,艺术衍生品也颇受青睐,反观国内美术馆现状,我们有太多需要追赶的内容。
艺术的基因库与语境的提供者
展览的公信力与影响力是目前各个美术馆策展学术部门努力追求的目标,民营美术馆如何发展似乎是一个重要而容易被主观所左右的问题,有人认为“人才不足”和“好口碑的展览少”是目前突出的问题,但如果我们仔细去思考,也许还是值得探讨的,关于“人才培养”与“展览”曾有学者表示:“也许太多美术馆的馆长及创始人的收藏是基于自己的喜好,将美术馆团队的建设方式也建立在自己的性格作风习惯上,从而忽略了这些进入美术馆工作的年轻人的期望与初衷。另一方面,美术馆过分的追求明星效应的时候也许更应该注重教育这个主题,也许这才是建立美术馆的核心价值,培养公众的过程,同时也可以扫除艺术观念的盲区,定期的举办讲座等公教活动拉近大众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美术馆的真正价值核心就是对公众的教育与培养的过程,这些活动围绕展览展开,展览正是将典型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语言和表达手法呈现给公众,让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媒体及公众一起参与评判展览,形成一种有效持续的交流讨论,达到对展览及艺术本身的关注与深入了解。这也是将展览作为艺术文本和基因元素进行研究,而美术馆是提供研究的平台,是语境的提供者。
外滩-西岸-浦东-苏州河-红坊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艺术聚集地,关于民营美术馆,以上海为例,自然会在脑海中形成一幅地图,直观而具有自身展览代表性,位于徐汇滨江的龙美术馆西岸馆在开馆展中已经将特色呈现出来,以古代书画、陶瓷、近现代书画、油画及当代艺术等私人藏品进行大规模长时间的陈列展示为主。浦东的喜玛拉雅美术馆一直围绕“水墨”与“国际”两条主线进行展览活动,一方面进行分类与谱系式的水墨梳理,另一方面引入国际上重要的艺术家进行展览和研究。而苏州河畔的华侨城OCAT馆为录像、摄影、声音艺术的创作经验和艺术观念提供对话、交流的平台,当然还有外滩美术馆,震旦博物馆民生美术馆,余德耀美术馆等等极具代表性和轰动效应的场馆,在艺术旅游兴起的今天,也许我们该提倡“一个也不能少”的美术馆游,从公立到民营,从传统到当代让每一位“文艺范儿”观众较为全面的认识艺术。也许“外滩-西岸-世博园-浦东-红坊-苏州河”是这条艺术之旅的关键词。
民营美术馆联盟是否可行?
民营美术馆的进程在今天已经形成规模,其发展也逐渐呈现多样性,但还没有一个基本行业准则和评价标准,所以一个具有公信力的行业联盟或协会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将于9月12日进行的“2014年的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也许会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参考,提供一个发起讨论和倡议的平台,深入持久的关注民营美术馆发展现状,通过国际与国内的对话交流让美术馆群体朝更健康良性的系统发展。
中坚力量正在崛起
在有学术地位及国内外展览经验丰富的馆长及学术主管掌握大局的情况下,各个美术馆都已经开始让年轻的策展、市场、学术、运营等团队放手大胆的操作和实践,这群“年轻小伙伴们”的敬业与无私分享精神给未来民营美术馆发展注入了无限的活力,也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当代艺术的进程在悄然改变。
最后,我用大都会博物馆馆长托马斯霍文《让木乃伊跳舞》中的一段激昂的文字做为结尾,“让公众对这所博物馆产生印象和好感的唯一方法,是劝导、劝导、劝导和宣扬,宣扬。我想,我们不应该躲避与批评家们交火。让我们从他们身上碾过去。公众会站在我们一边,我们需要让公众取胜。我认为,我们在博物馆发起的革命是战斗。好吧,让我们振作精神。把这个地方的尘埃一扫而光。让所有对我们吹毛求疵的人见鬼去吧!”
编辑:韩春阳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