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沉:全国美展六十五年历史回顾
0条评论 2014-08-28 09:39:24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李洋

应对

增画种吸引“大美术”人才

面对大家的质疑,今年第十二届全国美展上最令人关注的变化是,增加了两个新美术种类——综合材料绘画和实验艺术。“这两项艺术能被纳入全国美展,堪称是重要的转折。”第十二届全国美展实验艺术展区组委会副主任、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主任朱青生如此评价。

“这种变化是随着社会、艺术发展而自然产生的。”清华美院教授杜大凯说,2010年、2011年中国美协相继新增了综合材料绘画与美术作品保存修复艺术委员会和实验艺术委员会。“实验艺术委员会的设立,源于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视。”朱青生说,而综合材料与修复艺委会的设立,则与艺术院校的专业设置变化相平行。

综合材料绘画诞生在艺术院校里,是个仅仅发展了17年的年轻美术种类。该展组委会委员、北京美协副主席李耀林介绍,在本届美展的综合材料绘画展区内,参观者将会欣赏到陶瓷、塑料、金属甚至皮毛与传统绘画拼接出来的各种奇特作品。“个别参展作品已非绘画作品,参观者也许会不适应。”李耀林提醒道。

而实验艺术展区的设立,则更具有将庙堂标准与江湖界线相融合的意味。

所谓“实验艺术”其实就是当代艺术。“这是改革开放、社会发展的结果,也是知识界对艺术的认识逐渐变化以后带来的结果。”朱青生说,推动实验艺术,是因为艺术的实验能成为公民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孩子们在实验艺术中接受美育,能成为有创造力的人。

8月17日,全国美展首次设立的实验艺术展区内,将展出五十余件作品,包括近十年来在中国国内展出过的重要实验艺术作品,何云昌、汪建伟、徐冰等的装置作品也将亮相。鉴于一些在国外发生,或材料、方法等不便展示的作品未能到场,此次展览还不能反映当代艺术的全貌。“但这确实是重要的开始。”朱青生说,人们看重当代艺术,是因为用语言来进行思考的习惯,已让人类被知识和思想异化和奴役了。这时候,艺术“奇异”的作为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以现有知识为基础,也不根据逻辑来推理和思考,它可以跃出自我限制,达到某种觉悟。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委会主任、中国美协主席刘大为把今年的新增种类,与前两届新增的漆画、壁画、陶艺、艺术设计等热门美术种类,定义为“大美术”。关注“大美术”,吸引“大美术”人才来参与,正是全国美展努力的方向。

观点

别为了得奖陷入新“假大空”

受访者:第十二届全国美展组委会委员、中国美协副主席王明明

看到第十二届美展部分展区的初审作品时,不免感到些创作上的贫乏。很多送展作品缺少真正的生活情感,只是在技法表现上比较讨好。在全国美展上获奖是进入中国美协的门槛,因此很多参加者拼命讨好,寻找跨过这个门槛的风格。至少从前两三届全国美展开始,十几年来,进入该展的作品中有棱角的很少,甚至在初选时也很少见。大家都用最稳的表现方法创作,致使趋同性作品多。

就拿中国画来说,人物画多是大幅制作、群体肖像式的,而且这种肖像没有生活情节和意境的表现;山水画基本属于写生的再版;花鸟画多是精心制作的工笔花鸟,有的一张工笔画可以花费两年多来精心制作,而写意花鸟画在全国美展中几乎绝迹。

综观当今美术创作,其实普遍存在一种新的“假大空”现象。假——作品不是有感而发,不是从生活中提纯感人的瞬间,不是从生活中寻找构思、构图和题材;大——画幅越来越大,好像不大就不能吸引注意,就吃亏了;空——作品只是把形象罗列进去,虽然大,但感觉很空洞。

可是,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许多老艺术家的作品,如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刘文西的《祖孙四代》、卢沉的《机车大夫》、石鲁的《转战陕北》、黄胄的《荒原风雪》、周思聪的《人民和总理》,以及李可染、傅抱石、蒋兆和、李苦禅等先生的作品,风格明显、令人难忘,尺幅也都不大。老艺术家的优秀创作经验,比如作品从生活中、从传统中来,又高于生活,这种好的创作传统似乎断掉了,没有被今天的创作者传承下来。现在的创作普遍重视描摹自然,却不重视人文内涵。虽然有很多作品描绘农民工、底层小人物、民族风情等,但这些作品只是源于生活,却没有提炼,包括笔墨的提炼、技法的提炼都没有,没有达到化境。艺术说到底,是心灵的东西,是思想的东西。

我觉得,这种现象与我们的学校教育,以及大家对入选美展的认识都有关系。得奖这个事,大家应该看淡。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把自己放在美术史里来思考,美展是你的台阶,但不能是你的目标。艺术家的参展作品应该和平时所画,和一辈子所画是相吻合的。为了获奖,一张画创作两三年,可往往得了大奖之后,这个人便无声无息了。这就是为了获奖而创作了,难成大器。

而当这样新“假大空”的作品在全国美展中越来越多时,它们会影响到一届又一届、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的创作倾向,这才是最让我担心的。

我提出这些问题,希望大家共同思索和研究,怎样将新中国65年美术发展史当中那些好的传统继承下去,好让我们今后的艺术创作更好地发展。

释义

综合材料绘画

兴起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欧美艺术家们感觉按照油画、版画等传统材质来划分艺术之间的界限,约束了自己的想象力,力图突破界限,在同一幅画里混合不同材料,以求实现表达自己理念的最佳效果。我国艺术界第一次领略到综合材料绘画也不过是1985年的事。当时,美国综合材料绘画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劳申伯格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一次大展。不过,直到1997年,胡伟、张元两位艺术家分别从德国和日本回到中央美院设立工作室,综合材料绘画才在我国真正起源。

实验艺术

其实就是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在时间上指的是今天的艺术,在内涵上也主要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过去,艺术是记录形象的手段,但今天当图像记录技术已经高度发达的时候,记录形象不再属于当代艺术范畴,艺术的创造力才突出出来,成就了当代艺术。当代艺术是人对世界反映和对自身表达的方式。它有很多性质,实验性和创造性就是其中之一。实验艺术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是一个民族从被动追随世界现代化的民族,变为主动、创造性地走向发达的民族要具备的素质。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由文化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是规模最大、参与范围最广、作品种类最多、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国家级综合性美术大展,每五年举办一次,迄今已举办十一届。自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开始,设立“中国美术奖·创作奖”。该奖是经中宣部批准设立的国家级美术创作类最高奖,共160名,分为金奖10名、银奖20名、铜奖30、优秀奖100名四个等级。

编辑:黄亚琼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