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藏家布局:极致的本土是不是“病”?
0条评论 2014-08-29 17:53:38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大媛
\
山东天承2013迎春拍卖现场

自古以来的收藏传统和逐年增长的经济实力,使山东孕育了一批本土藏家,又由其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沉淀,使其成为国内公认的艺术品输出大省,这种看似“自给自足”的市场生态链下,山东藏家究竟特色几何?又是否存在还未打破的“桎梏”?

书画收藏备受推崇  骨子里流着传统的血

国内艺术市场发展以来,山东地区市场一直占据重要席位,书画市场优势尤其明显。书画、瓷器、杂项等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交易额均排在全国前几位,银座国际拍卖常务副总张黎明表示:“每年山东流向艺术品市场的资金达数十亿元,艺术品市场的规模和交易额均排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当代书画市场,山东就占到了全国50%-60% 的份额。”

作为国内的收藏大省,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山东买家就意识到了艺术品的价值。张黎明举例:2000年左右史国良的画是每平尺几千元左右,到现在翻了近百倍,大家看到了涨幅,所以有更多人挤入这个市场。在他看来,这种艺术品收藏的意识在山东地区的影响颇深,他甚至认为绝大多数山东人都是这样考虑:只要买到的是真品,投资者又能够耐心持有的,都会有很高的回报率。

山东籍藏家对近现代书画和当代书画市场的关注是圈内有目共睹的。山东收藏传统由来已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造成山东书画市场繁荣的重要原因。而在近现代及当代书画市场种涌现出的一批在国内收藏界具有重大影响力的资深藏家,也是中国书画市场上不容忽视的力量。他们对中国书画市场的繁荣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拍卖市场上,当代水墨名家拍卖精品纪录很大一部分即为山东人创造,大量当代水墨精品为山东人所购藏。

张黎明就直接指出:“传统文化观念在山东人心中根深蒂固,对传统文化的认可度可以说在全国排首位,所以当地非常尊重传统文化。” 山东天承拍卖负责人,同时自己就是资深藏家的荆延亮也在采访中肯定了山东藏家相对传统的观点。

本土藏家本土路线 “极致”是不是“病”?
 
在艺术市场生态链条中,山东省不仅不缺本土艺术家,甚至是全国艺术品输出大省,淄博,潍坊,尤其是青州地区,更是随着近年当代水墨市场的兴起变成了艺术市场的“风水宝地”。但这种过于迅速的发展状态,也容易滋生“市场顽疾”。随着艺术品收藏概念的推广及近年国内政策对文化艺术的重视,民营美术馆、画廊以及拍卖公司也在山东各地应运而生,但缺少国内顶尖的艺术机构是山东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自给自足的状态能解决当地的艺术市场需求,但若将这种本土化视为最后目的,也势必切断发展途径。缺少足够的理性、耐心和胆量正是部分山东籍藏家受这种被放大了的“本土化”观念影响的结果。

本土路线,进入市场缺少理性
 
相对完整的艺术市场生态链条使得山东聚集了大批本土化收藏的收藏家,也使这批藏家也比其他地区藏家更早看到艺术市场生态链中各种“获利环节”,从而更愿意将钱花在艺术市场中。李一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山东的收藏家有豪气,但问题的反面是他们掏钱太随便,花了不少冤枉钱。” 荆延亮也指出:“山东省参与艺术市场的人特别多,甚至有人拿着银行担保,联保的钱贷了款来买画。”他表示这是一种非理性的现象,李一也拿山东藏家和江浙一带的收藏家相比,认为山东藏家缺少江浙藏家的理性,并强调,山东藏家的理性足以对山东艺术市场的理性起到关键作用。

本土路线,耐心和胆量取胜
 
走山东本土路线,打“本土牌”的藏家中也有部分占据了市场一线,据打拼艺术市场二十余年的王振友观察,如今山东地区能够拿出上亿元艺术品的收藏家至少有100多位。独到的眼光和相对执着的收藏精神是这批藏家成功的关键。王振友举例,在2001年前后,山东地区曾出现过一波书画收藏热,很多人都在买画,并且一买就是几十幅甚至上百幅,大有现在市场中所谓的“买断”的架势。所买的作品在当时每平尺多在数百元至二千元不等,艺术家也多是“二线中青年艺术家”,如今这批艺术家作品已涨至数万元每平尺。目前山东地区能够拿出上亿元艺术品的收藏家正是这批藏家中最有耐心最有胆量的人,而在持有这批作品一两年之后就变现的买家也大有人在,但这种类似于画廊经营的做法,似乎也就只能将他们称作山东地区的艺术品投资商了。
 

编辑:张辉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