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价出售显市场天价疲态?
0条评论 2014-09-04 09:57:11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作者:司徒

齐白石“花鸟四屏”5577.5万元成交 曾拍出9200万
齐白石“花鸟四屏”5577.5万元成交 曾拍出9200万

艺术品交易市场究竟有多善变?是三日不见当刮目相看还是一朝登顶即千秋万载?善变如女人的艺术品交易市场行情跌宕,脉搏如着了魔般的上下翻飞,害苦了一众“螃蟹”品尝者的同时,也让观望变得更加观望,距离不再是产生视觉美感甚至是情感愉悦的温床,如繁花落尽后的寒风萧瑟,吹醒了春寒料峭,吹熄了扶柳水暖。

价格与价值的博弈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之下变得不再意义重大,趋于平衡的市场节奏让“理性回归”成为了谈及最多的词汇,但已历高峰的市场价格在陡然间的回收后,带起的也就不再只是简单的冷静与理智,反而助长了跌落后的失意。

三年前的市场暴热催生了国内艺术家成交总额反超欧美战后艺术创作者的神话,但仅仅三年之后,短促而生的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却再次因为经济大环境的萧条而陷入泥潭。过亿元人民币成交在过往尤其是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迈入轰轰烈烈的“亿元时代”以来就从未消失于我们的视野当中,甚至在某一个时间段里,亿元拍品的出现都不足以成为勾起围观者“八卦”兴趣的焦点。太过频繁出现的亿元拍品所产生的“市场成熟期到来”的错觉让很多市场参与者损失惨重,在追悔莫及间开始了集体的“挥泪大甩卖”,在“跳楼价”不断出现的背后,既隐藏着失意者不甘的泪水,也同样隐藏着众多“捡漏者”的窃喜。天价拍品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努力作用下的必然结果,也是市场在发展至某一特定程度时的直接产物,但偶一为之,是为传奇,频繁出现,则亟须警惕。

投机心理的作祟让很多“圈外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一头扎进了由众多“圈内人”共同导演的这场悲剧中。国内艺术品交易市场虽然出现时间不长,但固有的市场规律却并未因时间的不足而消弭。在市场的一番轰炸过后,自以为已经站到市场交易食物链顶端的那一撮人不顾市场固有的供应规律以及运作上的时间周期,开始了疯狂的买进、卖出。至此,更多的天价记录被刷新,市场也俨然变得一片欣欣向荣歌舞升平。

猝不及防的打击在2012年末出现,让原本就习惯了延后付款甚至是分期付款的买卖人果断地选择了“拒不付款”,于是乎,很多看上去天价的拍品实际上并未真正实现交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没有真正完成交易的拍品最终还是砸在了原来的卖家手中。

“这东西不能砸我手里”的思想在市场春风渐现的2014年里又一次开始了尝试。2014年春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毕竟有着去年秋拍所打下的比较“坚实”的舆论基础。借由如此基础,一场本就实力悬殊的对抗在“我想试试”的思想动力下展开,而其最终的结局也如同电影《天下无贼》中刘德华与葛优的终极对抗一样:华仔被“割喉”,葛大爷摇身一变成了抗战老英雄。上演于2014年春拍当中的这场“天下无贼”最终也没能跳出电影的结局:2011年曾以9200万元成交的齐白石《花鸟四屏》在2014年再度上拍,但结果却是一个半价(5577.5万元)成交。据传,该件作品重新上拍的缘由就是因为最初买家的未付款。

三年前的9200万变成了今天的5577.5万,缩水近一半的成交价让很多人大跌眼镜,纷纷感叹市场变化太快。但如果告诉你这件作品在第一次上拍时仅以200万元成交,相信很多人就不只是眼镜跌落,而是镜片碎一地了。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