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群展“1960”亮相泉空间 集中呈现17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代表作品
0条评论 2014-09-06 23:40:03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张长收
2014年9月6日下午3点半,由冀少峰策划的大型群展“1960”在798艺术区泉空间开幕。参加展览的有邓箭今、丁乙、方力钧、方少华、景柯文、刘野、卢昊、毛焰、苏新平、王兴伟、王易罡、魏光庆、薛松、杨述、岳敏君、张恩利、周铁海等17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当代艺术家。
 
“1960”展览是泉空间关于“1960系列展”的首个展览,针对上世纪60年代前后出生的一批艺术家进行研究和梳理,以架上油画作为开篇,汇集了当代最具代表性,最具活力的60年代艺术家的代表作品、手稿。展览将涉及到这批艺术家的宏观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及艺术家个人的精神诉求。在风格、样式、交游、师承间,在宏大叙事和个人微观叙事间,集体主义经验与个人经验间,在国家、社会、个人间,在官方与非官方、体制与非体制、地上与地下间,所形成的多种复杂关系。
 
策展人在开幕现场接受了99艺术网的采访,他谈到关于策划此次展览的初衷:“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与50’艺术家、70’艺术家都有区别。50’更加哲学化、更加悲情化,他们拥有一种拯救全人类的理想,70’艺术家更加市场化,而60’艺术家既有责任又有使命,是一个集群的出现,并不是一两个。而且中国当代艺术30年了,他们还在坚持,这是对他们赋予更高关注的一个理由。”同时,冀少峰还表示: “通过60年代的系列研究展,揭示出革命叙事的背后艺术的自由及人的自由,而对于1960现象的研究已经引起了思想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而1960展览则迈出了对1960现象研究的重要一步,而且这项研究会越来越走向深入。”
 
冀少峰谈到6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是一个集群的出现,这样说来,60’艺术家在中国非常多,那么在挑选参加展览的艺术家方面有怎样的考量呢?冀少峰坦言:“首先是在推动区域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有些艺术家是能代表一个特定区域的。像方力钧岳敏君都是顽世现实主义的代表画家,他们基本是60’艺术家的一个标识。还有像毛焰在南京,魏光庆在武汉,杨述在重庆,景柯文在西安,王易罡在东北,张恩利、薛松、丁乙、周铁海在上海,邓箭今、方少华在广州等等,这些地区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繁荣跟他们都有很密切的关系。”艺术家张恩利在接受99艺术网采访中谈到,“我们经历在一个时代转变的过程中,而且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的生活都比较简单,到了80年代读书时所接触到的信息都相对少。之前总是听说70后、80后艺术家,却很少听说60后艺术家。”其实,艺术界对于60后艺术家的关注并不少,从此次参展艺术家的名气就可以看得出来,但对于“60后艺术家”这样一个叫法却比较鲜见。
 
王一涵女士在现场接受采访中谈到:“泉空间将以年度展览形式,陆续推出60一代的雕塑、装置、影像、图片、水墨,进而确立60一代在当代艺术史中的意义。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30年中,他们所取得的成就和对当代艺术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是显而易见的,这是我们决定做这个展览的初衷。”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4年10月31日。

编辑:张长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