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艺术去警示生命的可能和意志——“生命的神话”韩绍光个展于今日美术馆开幕
0条评论
2014-09-14 00:18:4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陈耀杰
2014年9月13日下午2时30分,由著名批评家王春辰策划的“生命的神话——韩紹光个展”于今日美术管开幕,展览呈现了艺术家50余幅油画和纸上作品,力图探讨艺术在走向当代人性中所涉及的宗教、哲学、艺术本质、日常文化等问题。同时艺术家也希望邀请大家一起去观察、思考由人与自然组成的这幕以绘画的名义构筑的对话。据悉,展览将展至9月24。
今天的时代是每一个艺术家都要有自己的一个坐标,因为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生命体,都有一个追寻独立艺术的欲望和历程。但现实的悖论是很多人没有找到自己的坐标,甚至对是否需要坐标都不甚了了。此次展览是一个关于绘画语言探索,展示人性精神变革,以及个人观念变化的展览。艺术家有自己鲜明的坐标,独具个性。
策展人王春辰:韩绍光用艺术去警示生命的可能和意志
“生命的神话”作为此次展览的主题,提出了一个很高的命题,生命是很实实在在可以感受,而神话却是一种很飘渺的东西,只是听说但从来没有见过,如何让生命成为神话?韩绍光的作品又与生命和神话有怎样的关系?对于这些问题,策展人王春辰谈到:“韩绍光最主要的是思考活着的人的意义,这就是为什么他突出了这些形骸单薄的人的形象,为什么将他们放逐在起伏的山峦里。这里面有着画家强烈的动机和目的,他对人生有着深切的体悟,在艺术形式上,他必须放弃那种没有生命力的细腻写实,而用简化的笔触和形骸来提示生命的存在,去警示生命的可能和意志。”
在他看来:“中国不缺乏从事艺术的人,却缺乏大胆革新与思考的艺术家。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语境是足以产生艺术能量的地方,这些年来,国内外都有非常多的讨论和期待。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和关系不再是封闭的、自我为中心的,但思考艺术的课题却是艺术家自己的问题,他必然思考自己或在中国的体会,也可以是普适的价值诉求。艺术的共性课题是:它成为思考的方式,被一而再、再而三地应用到社会的关切中。韩绍光之所以悬隔自己在高楼里寂然地作画、写文,就是在追求诸多问题,艺术家之伟大不在于名头有多大,而是艺术的心胸有多广。韩绍光沉浸在自己的生命世界里,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神话,也是为了不可遏制的生命毅力。”
文学批评家吴亮:这些作品不过是山水 ,不过是风景飘零?
在文化批评家吴亮的观念中,不同的人对于作品有不同的看法,他主张大家从自己的知识和理解出发去看作品,就他自己来说,韩绍光作品的图像深层意义不可能通过形式分析得到充分的揭示,尽管他的作品已经获得了自己的形式风格——平面空间与三维空间并置,几何分割,原始图腾、宗教画像和古代壁画残片的拼贴,以及表现性和装饰性的混合运用,但仅仅就是这样简单的运用吗?
他在看艺术家的作品时,首先想到的是“施洗”这个词:“看画面中的人物,我会想起“施洗”这个词;待走近细看,这些群浴的人既没有施洗约翰举起右臂做出的基督徒发誓手势,也没有恒河之洗印度教信众的谵妄与狂喜。韩绍光的画面上,木知木觉的群浴者或为头顶的祥云包围,或为身边的图腾鸟旁观,他们好像并不是为了信仰为了神灵为了洗涤罪孽与污秽而来,只是为了洗浴本身而来,甚至有可能为了某种集体梦境或度假般的逍遥而来;那些祛除了身份国别的洗浴者拥挤一处,看不到彼此交流,他们各自为政,正如韩绍光当时为他作品所命的名,不需要任何奥义解释,这些作品不过是山水,不过是‘风景飘零’。”
艺术家韩绍光:一个画家活得诚恳的话,他的心一定“走”在远方
就艺术家自己而言,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是普通的人,不管他多么出类拔萃。艺术,是悟的真诚表达,宁静的状态,简单的生活,驰骋在精神世界,人的内心是应该净化的。只要我们心地纯洁,也能发现别人的纯洁。在韩绍光看来,艺术家要真诚面对自己的内心表达、精神和个人价值。艺术创作不能依赖任何人。它没有向导,没有权威,只有靠你对世界的认识。艺术乃心之指向的不竭源泉。
他的作品中有很多的物象,山、水、云、人物和动物等等反复的出现,在他看来:“一路走来,是自然给了我创作的灵感。在我看来,人类创造的事物永远不能跟大自然媲美。与自然和谐,才是人最初和最终的状态。因此,我不停地勘探、寻找,发现自然、历史、文化留下的印迹。珍惜周边,珍惜当下。刻意地去找,不如真心地在做。”
他曾经说过:“一个画家活得诚恳的话,他的心一定‘走’在远方。”他的作品告诉我们,他的心已经走的非常远了。
关于艺术家
韩绍光1959年出生于辽宁营口,88年毕业于东北师大美术系,2001—2002年于中央美院进修,现为上海期货交易所艺术总监。早期作品受印象主义影响,而近年来作品有表现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综合。在当下变革的背景中作品更多的是对人性的思考,并将宗教哲学引入艺术创作的思考中,由于对绘画语言的独特探索,韩绍光的创作正在走上一条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编辑:陈耀杰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