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在静安雕塑公园拉开帷幕
0条评论 2014-09-20 00:31:44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周瑾
\

韩国艺术家朴善基(Seon Ghi Bahk)作品《远大前程》

【编者按】新一届的公共艺术盛会——“2014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于9月19日在“上海静安雕塑公园”拉开帷幕。该展览由静安区人民政府 、上海市城雕委联合主办,并获得了市绿化市容局、市旅游局、市文广局、“SMG”、上海报业集团、上海月湖雕塑公园等机构和单位的大力支持。该展览由 “罗浮紫艺术典藏” 策展,由中国著名策展人黄笃先生担任艺术总监,自2010年起,以双年展的形式亮相,迄今已是第三届。

城市更新,艺术普及,凸显特色风貌
 
2010年,首届国际雕塑展举办,“城市幻想”载着人们对城市生活的,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汇聚于此,在这片理想之地,传递艺术灵感,表达对公共艺术的理解。2010JISP一举囊括了当年度重要艺术奖项:“2010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年度大奖、 2010年度“新中国城市雕塑建设成就奖”、“2009、2010年度全国优秀城市雕塑建设项目”等13个奖项。展览结束后,18组24件国际大师级雕塑作品被永久保留在公园内,其中《慈航》和《巨型风向车》荣获“上海五星雕塑”称号。
 
“2012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规模和影响力超过第一届。不仅国内、外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国内外专业机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展览期间举办了“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为主题的第一届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建立了静安区青少年公共艺术教育基地,雕塑摄影比赛等活动,延伸了雕塑展对于推进文化建设的辐射作用。当年参观游客达到43万余人,前来参观的代表团及社会团体100余批次。青少年基地组织的小朋友与艺术家互动受到热烈欢迎,摄影比赛也收到2000多件作品。通过两届JISP的举办,为“静安”公共艺术奠定国际声誉,让上海一举成为中国公共艺术的领军城市。
 
本届2014展会不仅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美好期许照进了现实,更进一步将展会重心挪到了构建物质性和精神性的双重家园的思考之中,意在重新发现城市的文化内涵,开启公众对都市的认同意识,体现艺术对现实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城市家园”可解读为城市公众精神寄托之地,也是他们的梦想之地,是证明其幸福感和归属感的地方。尤其是对生活在城市中人而言,“城市”与“家园”构成了彼此不可分隔的组成部分。“城市家园”从这一视点出发,旨在利用城市中的公园和公共文化空间等给生活增添了无比魅力的地方,为被当今飞速发展的都市社会所束缚、因空间和时间的迅速变换而对生活的美产生欣赏与理解障碍的人们,提供一个释怀自我的场所,使他们能轻松接触和感受到被艺术家赋予的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进而引导公众共建和谐家园。
 
静安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之一,已经从前三十年的“城市建设”进入“城市更新”阶段,对旧区改造的“大拆大建”逐步向有机更新过渡,注重城区空间品质的塑造和完善,在举办雕塑展的同时,在区域内的公共空间配置与周边环境浑然一体的城市雕塑,并通过举办各种论坛、艺术课程普及艺术鉴赏,构建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休闲景观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区品质和文化内涵,凸显静安特色风貌。
\

英国艺术家艾里克斯•林斯勒(Alex Rinsler)创作的一只充满灵性的狐狸
 
大师云集,新秀加盟,汇集全球精英
 
“城市家园”静安国际雕塑展邀请了来自11个国家(包括中国、韩国、法国、黎巴嫩、荷兰、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哥斯达黎加、保加利亚、比利时)的15位艺术家携59件作品参展。相比2010年有8国艺术家参展;2012年有10国艺术家参展,2014年“中国.上海静安国际雕塑展”参展艺术家有了更广泛的参与度。与往届比较,本届雕塑展除了继续邀请国际著名艺术家之外,更强调了对中国艺术家的挖掘和推广,中国及港台艺术家作品比例增加,共计8组25件,占展品比例的42.4%。
 
此次展览首次以大规模、高规格的群雕形式展示给公众。三位国际著名艺术家以三组系列作品:法国雕塑家妮基•桑法勒的《城市人像》系列的7件雕塑;西班牙雕塑家克里斯托弗•戈夫隆《守卫家园》系列的10件雕塑;中国台湾雕塑家朱铭《人间舞台》系列的12件雕塑,集中展现艺术家的艺术特色,有很强的观赏型、趣味性和互动性;法国著名女艺术家妮基•桑法勒(Niki de Saint Phalle)为展览呈现了优美而生动的9件雕塑,包括《欢乐waltz》、《天地乐源》、《生命投手》等,这些作品以活泼亲切的形式折射出城市中人的生活状态或境遇,时时提醒我们如何去理解人的存在与关爱他人。妮基是20世纪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女性主义艺术大师,艺术创作深受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影响。她的代表作“ Nanas ”塑造了一系列夸张的女性形象,表达了她对女性身份和社会地位的关注。1978 年,妮基在意大利托斯卡纳设计建造了“塔罗公园”融雕塑艺术与自然为一体,历时20年才建成开园。
 
中国台湾著名雕塑家朱铭的艺术创作植根乡土文化和民间生活,这次展出的《人间舞台》系列由《三姑六婆》和《芸芸众生》组成,12件石雕以富有表现性的语言生动再现了民间生活中的人物百态。作品隐喻了喧嚣社会中维系中国人关系的传统家庭伦理,让我们重新思考今天城市生活中的人生价值观及其意义。
\

西班牙雕塑家克里斯托弗•戈夫隆《守卫家园》系列的10件雕塑
 
西班牙雕塑家克里斯托弗•戈夫隆《守卫家园》系列的10件雕塑,艺术家在接受99艺术网专访时谈道:“创作此类型的雕塑意图是为了展现人类最初的生活状态、映射人类的原始主义及本能。并且还从动物形态与海洋中汲取灵感,运用丰富的线条及造型和色彩鲜明,对比强烈的彩瓷来呈现作品。这是我的作品所独有的特点。挑战自然、神明的勇士们,创造了新的未来之域,又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属于自己的土地和家园。正象城市中的人们,热爱自己的城市家园,愿意为城市的发展和未来做出自己的贡献。作品抽象的彩色玻璃钢造型体现了人类的原始主义和赤裸。流动的色彩构筑了与日光一般永恒的运动。”克里斯托弗•戈夫隆也在全世界多个国家做过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作品,他希望人们可以专注于艺术为这个城市所带来的奇妙氛围,并且可以深刻体会到公共艺术的重要性。
 
韩国艺术家朴善基(Seon Ghi Bahk)作品《远大前程》,由四匹深色骏马与一匹白色骏马组成,创造了一幅既有自然静谧,又孕育着希望的图景。“城市家园”平等地提供生存资源,每个生命个体都能在这块土地上自由生长、悠闲享受着阳光雨露。这图景也映照了当今都市人应该追求的生活状态——享受当下,未来可期。
 
英国艺术家艾里克斯•林斯勒(Alex Rinsler)创作的一只充满灵性的狐狸,它潜伏在城市的一角,默默而忧郁地注视着芸芸众生。它的存在提醒着人们:在城市中我们需要谋求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处。我们力图创造人与自然同享资源的欢乐世界。让每个“城市家园”中的个体,都能得到身心的幸福。
 
意大利艺术家吉梅内斯•迪尔迪亚(Jimenez Deredia)创作的《生命的赞歌》诗意地唤起了球体这个形状所蕴含的力量,通过这个造型展现了作品与神话,起源,演进与永恒的观念之间的关系。也象征着“城市”,这个精神“母体”,让城市人,有如在母亲的子宫里一般,感觉到安全、希望、被爱。在静安,在上海,在中国,在地球,人类都永远渴望着没有污染、没有战争、充满着爱与和平的“城市家园”。
\

颜石林《不说再见是因为我们还会重逢》
 
丰富活动,专业探讨,促进公众交流
 
本届展览还设立了“公共艺术新秀策源地”,建立一个以大学生艺术家为主的公共艺术创作交流平台,其目的在于引起公众对公共艺术领域新秀的关注和重视,让“JISP”,成为中国公共艺术孵化器,帮助推动中国本土公共艺术发展。以十字形广场为基地,委托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的学生根据场地环境度身创作作品。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夏云飞”的3件雕塑以动物为主题,把蜗牛、鲨鱼和蝎子比喻成城市中人的不同精神状态,以蜗牛象征踏实谦卑,以鲨鱼描绘悠闲自在,以蝎子表现人的积极进取,刻画都市人的精神写照。另一位“王雅馨”创作的作品《悠生活》,呼吁一种纯真、悠然的慢生活方式,就像水母之于海洋,跟随自己的感受漂游,自由、自然、自在。让人虽置身“城市”的纷繁,却恍如进入“心灵的家园”。
 
此外,延续上一届论坛“公共艺术与城市发展”的主题,9月20日,将举办2014年静安公共艺术峰会,邀请意大利博洛尼亚现代和当代美术馆馆长伽弗兰科•马拉涅罗(Gianfranco Maraniello)、威尼斯双年展欧洲艺术策展团队成员乔纳森•沃特金斯、卡斯雕塑基金会常务理事克莱尔•辛德利、西岸集体干瑾副总经理、资深媒体人林明杰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公共艺术家与专业人士作为演讲嘉宾,从政府、商业,社区,艺术实践的四个不同视角切入,考察分析公共艺术参与城市发展的案例,展现公共艺术在未来城市中的图景,体现静安的特色化、功能化、服务化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展览同期还将举办丰富的外围活动,如10月中旬的摄影大赛、10月与11月分别有两场艺术家庭日、青少年公共艺术基地的公共艺术课程等,促进公众交流互动,充分展现“公共艺术”在提升民众艺术修养、增进大众生活乐趣方面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据悉,此次“上海静安雕塑展”将持续至11月20日。
 

编辑:周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