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第二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在龙美术馆(浦东馆)举办。本届论坛以“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战略定位与运营策略”为主题,邀请了业内著名的日本福武基金、西班牙塞维利亚弗拉门戈舞蹈博物馆、提森·博内米萨博物馆、荷兰凡高博物馆等国际知名美术馆以及今日、喜马拉雅、民生现代等国内外知名美术馆馆长共同探讨了民营美术馆的运营模式与自我造血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面对资金缺、观众少、展品不丰富等众多问题,国内民营美术馆处在较为痛苦的“破茧而出”阶段,只有整体行业环境与观众审美需求大幅提升后,才能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
资金缺与观众少成为共同难题
从上世纪90年代第一批民营美术馆出现,到2000年以后第二波民营美术馆的热潮兴起,目前国内民营美术馆的数量越来越多,业务范围不断拓展,美术馆系统也日渐强化。但民众对艺术的热情不够高,大部分民营美术馆没有人气。论坛上,国内知名民营艺术机构的负责人纷纷表示,观众少、找钱难,仍是目前国内民营美术馆面临的最大问题。
“我们的美术馆大多数是房地产公司与政府谈判拿地时的一个附属品,目前大部分民营美术馆的投资者也都是企业,不少美术馆是在没有长远规划、没有可持续的资金安排情况下开设,就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是否持续的难题。”成都当代美术馆馆长吕澎如是说。
艺术与地产联姻是目前国内民营美术馆成立与存在的主要方式。例如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西安美术馆、南京凤凰美术馆等都是伴随着房地产开发的节奏而产生的,除了少数实力雄厚的公司,绝大部分根本没有能力长期维持一个专业美术馆。实际上,这种以土地和房地产的边际效应来运营的美术馆模式,最多只能提供到建设好硬件为止,一旦资金转移和停止注入,难以为继。
“我们的美术馆平时参观的人很少,每个展览的开幕式就是闭幕式,感觉是在自娱自乐。”西安美术馆馆长杨超表示,公共艺术教育的缺失,以及对青少年艺术修养的忽视,造成了民众对艺术的不理解;而国内美术馆也缺乏对民众的引导和互动,一些“阳春白雪”的展览并不能吸引民众。
对此,西班牙塞维利亚弗拉门戈博物馆馆长葛华德说,弗拉门戈博物馆通过艺术体验、培训机构、奢侈品商店、音频录制销售等多个博物馆功能来吸引观众。据统计,16年来共有约55万观众前来参观弗拉门戈博物馆,他们也创造了4500万元人民币的收入,保证了美术馆的可持续发展。
承担公众审美教育或成发展之道
民营美术馆自诞生以来,如何进行观众定位一直是争论焦点。相比于公立美术馆更多面向普通市民和观众,民营美术馆的观众定位一直被理解为当代、前卫、新潮的“急先锋”。然而与会的中外嘉宾都认为,民营美术馆应该勇敢地从相对小众的观众定位中走出来,更多承担起公众审美教育责任。
“如果没有观众,博物馆就无法维持生计,而如果没有公众审美教育,则就不会有观众走进美术馆。”日本福武基金首席执行官Kenjiro Kaneshiro在提到对公众审美教育在民营美术馆发展中的作用时一针见血。他认为,在一家新民营美术馆发展的前十年中,一定会面临访客稀少的难题。“我们在第一个十年,也十分头疼如何把参观者吸引到美术馆里。后来我们通过与当地居民合作举办一些活动,融入当地的文化,使艺术活动变得更亲民,参与者的数量也大大提升。为什么在之前美术馆没有太多的参观者,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参观者自身的原因,而是因为美术馆自身就不太有吸引力。”不过,目前国内已经有民营美术馆在公共空间、公众互动的方向上做积极的改变,并摸索出一些经验。西安美术馆就提出了“推倒美术馆的墙”的办馆理念,跟西安的相关政府部门合作,每个双休日在西安最重要的六个城市广场办展览,在西安市民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此外,西安美术馆还跟西安市教育部门合作,为中小学生特别开设艺术方面的培训,每周一还面向社会开设免费艺术讲座。
关于美术馆的公共服务功能,银川当代美术馆艺术总监谢素贞表示,展览与教育是不可分割的,在银川这个与“当代艺术”不搭边的城市如何推广当代美术馆,调动民众观看、参与展览的积极性实现艺术普及,是很大的挑战。银川当代美术馆针对儿童、学校、社区、企业、特殊人群等各个阶层的观众审美和地域文化来选择展览,通过展厅布局、招募志愿者等活动来吸引观众,增加互动,加强美术馆的公共教育职能,增强公众教育传播和艺术普及。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