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维度】中外专家齐聚银川探讨中西艺术交流史
0条评论 2014-09-21 01:14:5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孟语
\
研讨会现场

2014年9月19日上午,由银川当代美术馆和宁夏民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文明的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召开。本次研讨会共进行两天。会议邀请国际国内知名艺术史家、评论家共计二十余位进行圆桌讨论,以期通过学术会议与演讲的方式,增进中国艺术史上有关中西方交流的梳理及演进的研究。研讨会由银川当代美术馆开馆展“文明的维度”总策展人吕澎策划并担任学术主持。

浙江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莫小也表示:“港澳及相关区域所指的‘历史绘画’是一种内容包罗万象、形式丰富多彩的特色绘画。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相对于现代艺术的题材与材质的,也受到一定描绘对象与创作区域的限定。”

\
亚洲艺术研究学者Francesco Morena

亚洲艺术研究学者Francesco Morena表示:13世纪末期至16世纪,意大利的艺术家和工匠从远东进口物品中获益良多。意大利人从中国的装饰图案中获得灵感。“原始中国艺术风格”对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的品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
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主任Lauren F. Pfister

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主任Lauren F. Pfister表示:传教士是否改变了跨文化交流的情况?我们可以肯定地回答:是。他们认识到的中国远比他们同时代人认识到的更为复杂和充满活力。他们是否实现了“精神革命”,也就是在更广的范围内改变了中国文化?我们要更谨慎地分析这个问题。

\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胡光华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教授胡光华发言:以银川当代美术馆为例研究中国早期西洋画收藏。其藏品价值和水准较高。如郎世宁的乾隆画像,中国的画家林呱以其精湛的油画创作堪比西方的安格尔。

\
苏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龚之允

苏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龚之允进行了题为《从宫廷到民间——乾隆朝玻璃油画》的演讲:通过画框可以判断出是外销画还是宫廷画。其中小叶紫檀是乾隆朝时期画框的专用材质,并且具有专属纹饰。

\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博士胡艺

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研究所博士胡艺:摄影术传入中国主要途径有政治因素与商业活动。19世纪中期,中国的写实肖像画变少,一部分画家利用摄影术辅助进行肖像画创作。

\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吕澎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吕澎:西洋画或欧洲绘画不能入画品。这一套思想传统是中国的基本思想传统,具体理解为士大夫的文人画传统。因为世界观不同,当欧洲绘画传达到中国,传播的是世界观。

\
马丁•格力高里画廊主任及巴克奈尔大学兼职教授Patrick Conner

马丁•格力高里画廊主任及巴克奈尔大学兼职教授Patrick Conner表示:“外销画”走向西方化的演变是渐进的过程,某些题材和主题在他们的西方客户那会更受欢迎。中国出口瓷器的市场从16世纪起就迅速繁荣起来。

\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荣誉会员Bruce Gordon Doar

悉尼大学中国研究中心荣誉会员Bruce Gordon Doar说:“中国的许多建筑物被西方的建筑师所敬仰。中国艺术对于世界展会的参与,极大地推动了这个行业的发展,西方和世界呈现了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我的一些研究,能够推动这个领域向前发展。”

\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绍宏

 广州美术学院艺术史教授绍宏表示:油画在整个东方是先进入中国,版画先进入日本,这个是分开的状态。我认为中国线条的表现力要比西方的硬笔丰富。我觉得我们很早是一个世界艺术的状态。

\
佛罗伦萨大学语言学博士及耶鲁大学意大利文学博士Stefano U. Baldassarri

佛罗伦萨大学语言学博士及耶鲁大学意大利文学博士Stefano U. Baldassarri:跨学科性是佛罗伦萨人文主义的典型特征。15世纪采用各种方式歌颂祖国,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对欧洲人来说,对文明的感知离不开城市。

\
欧洲大学学院历史专业博士Angelo Cattaneo

欧洲大学学院历史专业博士Angelo Cattaneo过强调地图构思和绘制的力量,对“利玛窦的地图”的概念提出疑问;陈述了15世纪中朝两国对世界的审视;从宇宙冥想的角度,分析地图绘制学发挥的作用。

\
19世纪东亚和东南亚照片领域的研究者Terence Bennett

19世纪东亚和东南亚照片领域的研究者Terence Bennett表示:“了解照片的拍摄者和拍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照片内容。书,画或交响乐,不管它本身的内容如何,在不了解其作者的情况下欣赏,就难以理解其学术或美学价值。”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副教授席会东通过对《大明混一图》、《郑和航海图》等六幅地图的研究,梳理了14至17世纪中国和伊斯兰、中国和欧洲的地图交流,通过地图探讨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变迁。

\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郭亮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郭亮表示:“17世纪初,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的地图绘制创造了经典案例。有关欧洲人描绘明朝的社会生态以及明人绘画图像特征“欧洲化”的表达,在地图集的文本模式、观察方式与图示思路间建立起一种联系。”

\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黄忠杰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黄忠杰表示: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时期的君王奥古斯都一世一生耗费巨资收藏的中国明代晚期至清代初期的外销瓷器曾达一万两千余件,成为当时欧洲贵族收藏东方艺术的一个成功典范。

\
苏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Alexandra Loske

苏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博士Alexandra Loske在演讲中表示:英皇阁内的装饰方案与色彩运用皆独树一帜,这也反映了当时的风尚潮流和中国出口物件,体现了人们对色彩和色彩理论的理性探讨以及早期在颜料制造方面取得的进展。

\
里海大学艺术建筑和设计系教授Anthony Viscardi

里海大学艺术建筑和设计系教授Anthony Viscardi用PPT详细介绍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桥梁建设——“折中妥协的艺术”这个项目。

\
里海大学宗教研究系特聘教授Norman J. Girardot

里海大学宗教研究系特聘教授Norman J. Girardot研究先驱性的苏格兰传教士詹姆斯•理雅各,其集多重身份并创新融合,他跨文化翻译、交流和相互沟通与理解的“同理包容”的根源在于比较学观点,对此理雅各抱持着一种开放的态度。

针对本次研讨会,银川当代美术馆出版“银川当代美术馆文明的维度丛书”,包括:《“文明的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英版)》、《广州十三行——中国外销画中的外商1700—1900》、《图像与范式——早期中西画交流史1514—1885》、《十七世纪欧洲与晚明地图交流》、《视觉的调适——中国早期洋风画》等。其中《“文明的维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英版)》是根据本次研讨会各个与会者提交的论文主题,依照会议演讲的次序和内容进行编辑出版。该书呈现了各个学者独立的研究对象及成果,使得本次会议的内容特殊、丰富和新颖。

本次会议促进更多学者就17世纪以来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关系等课题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及理解文明与历史的性质,寻找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以及交流的轨迹。为中国、尤其是西北地区的学术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进作用。

编辑:孟语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