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湖自古产印人。周亮工撰「赖古堂别集印人传」,内纪平湖陆师黄印人,“刻章必深刓其底,光滑如鉴乃止”,数百年后,师黄乡后辈陈巨来以工稳印饮誉海内,巨来刻元朱文,不论象牙、石章也喜欢深削印底。栎园又记师黄“质癯弱而气好凌人”,因其傲气自衿,“以故不为同人所容”,则巨来的外貌、为人与其乡前辈有相似处矣。
「赖古堂别集印人傅」梓行百年后,汪啓淑追踪前贤着「飞鸿堂印人传」,平湖陈渭名列其中,秀峰称其“铁笔宗何主臣、苏啸民,甚古健苍秀”。戊寅年丁、高、俞、葛四人编辑「丁丑劫余印存」,巻四录陈渭刻朱文印三方。越六年,葛、胡二人拓印「明清名人刻印精品汇存」,仅存旧谱中陈渭刻朱文印一方。庚申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发行方去疾先生编订的「明清篆刻流派印谱」,方先生除收入旧谱中所载陈渭刻朱文一方外,又增加了白文两方,使后来者于寥寥无几中略窥前人手段。
印人傅与续印人傅后,叶叶舟竭十余年之力抄纂成「再续印人传」,其中平湖印人有徐锷青、朱右甫、吴丽生、张东岩、马嵩洲、沈覃九诸位。泊乎近代,更有弘一法师、陆维钊、陈巨来、呉一峰四位平湖印人闻名印坛,为浙西小城增色。
黄思睿亦是平湖印人,生于同治七年(1878)其名少为人知。「当湖历代画人传」中说他“学怀素狂草,一时无两,偶以草书法写兰竹,纵笔所至,无不如意。刻印亦深入汉室,得者珍之”。柴子英先生参与编篡的「中国篆刻大辞典」中收录黄思睿条目,文字摘录「当湖历代画人传」而缺印蜕。我读书京都时喜欢逛八坂神社附近的小骨董店,某次于店头见黄石生款的刻扇,两片大骨均刻兰草,运刀如笔,神韵洒然。因为当时不知道黄石生为何人,且索价不菲,没有立即买下。数周后念念不忘此扇骨,再去询问店主,却已被他人捷足先登买走了,后来我返乡探亲,吴?木先生告诉我石生即当湖印人黄思睿,我才总算信服为什么扇骨刻的如此不俗了。
原钤剪贴本「黄思睿印存」系陆维钊先生旧物,印存共计二十三页,内三页为陆先生题签及跋语,其余二十页收黄思睿刻印三十八方,边款四面。开本高二十一点五厘米,宽十二点五厘米,无框格。首页陆维钊先生隶书题“黄思睿印存”,落款写“陆维钊署”,次页是陆先生的小楷跋语:“此先祖文字交黄辅仁先生所刻印也,先生哲嗣蔚青与余同学者凡八年。抗战事起,余庽居蔚青家共三年,可得晨夕相聚,因出其尊人此稿二份见贻,至今幸未遗佚。林君干良好捜印稿,因以其一赠之而志其经过如此。辅仁名思睿,字石生,蔚靑名宪组,此稿印俱在家,至其为亲友刻者,石既四散,家中亦无存底,故此不过其十之一耳。平湖陆维钊。”通过陆先生的志文,可以了解到印蜕流传及成谱经过。剪贴本印谱本不同于正式刊印之谱,所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秀峰在「飞鸿堂印人传」中记陈渭故后,“所着诗数巻,其小阮缉而藏之家,惜其镌印无好事者亦汇成谱云。”黄思睿有幸,身后得好事者陆维钊先生,使其印得以留存人间。可惜柴子英先生在编篡「中国篆刻大辞典」时未能看到此谱,否则将谱中的印蜕附入黄思睿条目中,可谓相得益彰。
一九八三年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出版「陆维钊书法选」,沙孟海先生撰写前言,盛赞陆先生的隶书是:“倾向高简浑朴一路,笔力沈鸷”,陆、沙两位均是学问家,沙先生用“沈鸷”二字评陆先生的隶书,必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今手执印谱,从“黄思睿印存”这五个字中似可体味“沈鸷”的意思。当今写隶书者,能担当得起此二字的可以说寥若晨星,借用鲁迅的话来说,这“令人感到寂寞”,此乃闲话,权做结语。
「黄思睿印存」为北京匡时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4年秋季拍品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