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加快艺术史研究进程
0条评论 2014-09-30 10:07: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赵琪

艺术史研究通常涉及鉴定学、材料技术学、风格学、图像学、传记学、心理学、社会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学科,这对研究者的专业水平和判断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长期以来,因缺乏科技的支撑,艺术史研究始终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近期,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个可以快速分析两幅绘画作品相似度和影响力的软件,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帮助艺术史研究者探求绘画作品背后的价值。

8月22日,“对话”网站刊发了英国利兹大学社会与艺术史专业教授,文化分析、理论和历史中心主任格丽泽尔达·波洛克(GriseldaPollock)的文章,作者在文中对这个软件给艺术史研究带来的新可能性给予了客观评价,认为科技或许可以找到绘画作品的相似性,但这对艺术史研究来说还远远不够。艺术史研究发展过程为何缓慢?新的科技方法是否能够给艺术史带来新动力?带着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波洛克。

艺术作品分类是一项复杂工程

波洛克说,艺术史研究从19世纪便开始了。那时,专业鉴赏家通过对分散在世界各地教堂或寺院中的艺术作品进行对比,仔细研究群体创作技巧和手法,并进行分类,试图找出作品背后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在艺术史研究中,对作品分类是一项复杂工程。要评定一幅绘画作品,首先要确定其风格、流派、作者和其所属时期等,确定这些要素及作品与作者之间的关系后,才能给予基本评定。过程看似简单,往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

作为一门不可或缺的学科,艺术史可较完整地呈现一段历史或一种文化。因此,研究艺术史需要了解当时的经济、政治、文学、哲学、语言等多个方面,还要搞清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思想与构思。这对艺术史研究者提出了巨大挑战。

科技发明推动艺术史研究

最近,美国罗格斯大学计算机学院程序员巴巴克·萨利赫(BabakSaleh)和同事编写了一套电脑软件,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帮助艺术史学家较为轻松地找出绘画作品间的关联,以及不同作品的作者之间是否相互影响。波洛克说,“这项发明非常有价值,对推动艺术史研究很有帮助。萨利赫的软件收集了从15世纪初至20世纪末世界上66位顶级画家的1700多幅绘画作品,涉及13种不同绘画风格。同时,对每幅绘画确定约3000个特征,然后在其他绘画作品中寻找相同的特点进行对比。这个方法可以捕捉到人类无法观察到的一些东西,不论对艺术史或是作品本身的研究都大有助益,可大大节省时间。”

但是波洛克强调,即便拥有了科技的帮助,艺术史研究也不能缺少人的因素,而且人是更重要的因素。例如,通过软件,我们可以轻松地发现法国印象派画家弗雷德里克·巴齐耶(FredericBazille)的《康德迈恩9号艺术家的工作室》(Studio9RuedelaCondamine)与美国20世纪早期的著名画家诺曼·洛克威尔(NormanRockwell)的《Shuffleton理发店》(Shuffleton’sBarberShop)两幅作品有相似之处,但想要知道它们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仍需要艺术史学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拓展艺术史研究领域和方法

在过去一个世纪里,学者通过艺术史的研究丰富了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跨国主义的研究与论证。不过,波洛克说,要形成完整的艺术史研究,相关机构还需不断扩大研究范围,比如女性、非裔美国人或非裔欧洲人如何影响艺术的发展方向等。

谈及艺术史的研究方法,波洛克认为,不能只依赖传统人工方法,现在尤其需要先进和专业的技术对艺术品进行整理、评估、保存和分析,这对艺术史的传播也非常有益。萨利赫的软件是很好的开始,未来我们还要让更多的技术手段融入艺术史研究。

编辑:江兵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