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青莲
付青莲捐赠作品《广播1992》,铅 木,185x24x32cm ,2012年
付青莲,2014年毕业于四川美院雕塑系,获硕士学位。中国雕塑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作品《逝去的风景之红领巾》、《逝去的风景之乡土》、《逝去的风景之纸飞机》、《逝去的风景之书信》被今日美术馆收藏;《广播1992》被上海普陀区人民政府收藏。
艺术家自述
小时候的农村生活深深的印在我的血液里,我常常看到他们。这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深深吸引着我,在我眼里他们已经成我一切事物、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其中包括作为个体的你,活在现实世界中的愤怒、反讽和诚意的希冀。
正好像基弗所说的那样:"批判"是与这个荒谬世界抗衡的唯一方式,当某种东西(情感也好)突然触动到你的时候,你得重新看待它。我把这一切看着是日常世界中的例外,希望把他们用一种视觉呈现出来,构架回忆与现实世界的关系。
评委语录
付青莲的装置作品有种个人沉思的力量,这种力量有时显得格外深邃,作品意味显现出超越了语言表达所能及的领域。
对话菁英2014支持艺术家
SAYA:说说你的创作理念。
我一直都很关注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关系,记忆作为对现实的隐喻或者透过现实折射记忆层面的丢失。活在当下的我会不自觉关心着身边已经发生的事情,这些事情与我相遇,我如何在艺术中消化、处理这些繁杂的情绪、情感或者心理变化等,这是我接下来要思考的东西。
SAYA:作为青年艺术家,你怎么看待创作和生活?
当下的生活实在太精彩了,你稍不注意就浏览包含若干信息量的"现场',中国处在急剧变化的时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们每时每刻都不得不刷新我们已有的认知,以此来应对太多不能解释的事情。你对现实世界不会总是那么满意,也会有有爆脏口的时候,这其实是人除了活着以外的另外追求,艺术家必然以生活为对照,在艺术世界中找到某个发泄点。
SAYA:谈谈你在2014的新作品。
2014年我做了一件新作品,名为"以存在之名",我从拆迁现场捡来一对废弃的木头.石头.泥土.房梁等,他们作为过去某个时间段社会的见证物,我把他们用手工打磨成粉末,装入封闭的亚克力箱子里。我觉得亚克力箱子的模糊感和作品的用意很合,于是让粉尘飞扬起来,一束强光照过去清晰可见。我给了粉尘一个限定的空间,在限定空间中的张力往往比自由剖空间更大,反而限定性本身成了作品的一部分。
SAYA:你如何看待现今的艺术市场和创作环境?
两个词:喧嚣躁动。
SAYA:你想成为怎样的艺术家?
一个不"入流"的艺术家。
SAYA:感谢你捐赠作品以延续菁英精神,对于下一届的申请者你有什么建议?
菁英计划对年轻人来说是很好的机会,但机会不能仅仅是机会,我们还得解决自己的问题,对自身的追问不能停止。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