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托邦——澳门当代艺术八人展亮相北京全艺社
0条评论 2014-10-13 01:24:44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成小卫
2014年10月11日下午三点,由彭锦涛策划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文化局、澳门基金会赞助的“异托邦——澳门当代艺术八人展”在北京全艺社艺术空间揭幕,参展艺术家分别是郭恬熙、徐晓枫、黄家龙、霍凱盛、洪慧、廖克敏、李英维和唐重,这八位艺术家或生活于澳门或成长于澳门,都与这座城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此次的展览中他们用各自的作品来阐释了自己对于澳门这座异托邦城市的理解与再现。
 
“异托邦”来源于法国哲学家福柯的观念,与乌托邦不同的是异托邦指的是现实存在的异質空间同时具有想象和真实的双重属性。广义的“异托邦”是说在一个真实的空间里被文化创造出来,但同时又是虚幻的东西,即它并不是你所认为它是的东西。策展人彭锦涛现场讲述之所以选择异托邦这个主题,正是基于澳门这个多元化城市的特质非常符合异托邦的特性,同时存在既矛盾又合理,而八位艺术家的作品又是采用多元化的媒介方式对澳门进行了自我的阐释。
 
“异托邦”真实与虚幻的冲突并非来自于视觉领域,而是源自意识领域。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个体思维意识的语言表达载体,在承载单纯的视觉艺术的同时,也被看作是艺术思维的表达。这即是虚幻之于现实的表述途径。在展览当中,策展人彭锦涛并未过多的展示八位艺术家的作品,而是从众多作品中挑选出十余件用以与观者交流。霍凱盛的针笔画作品《乐园》系列似是在用“真实”在对抗着“现实”,因为你可以随着他的画笔在同一时间看到同一地域内的不同“场景”,而这些场景总能让你感觉到“真实”,但却并非客观现实的直接呈现;徐晓枫的纸雕塑作品《O》所传达的怪异景象是令人恐惧的,被变形拉长的婴儿躯体完全失去了原应该有的美感,这里没有提香式细长圆润的美,有的只是一个图形“O”。荒诞的表现手法是意识的传达,是不存在于现实中的“非真实”。
 
澳门或许如彭锦涛所言的“一直是个特异存在的例证”,因为它有着非凡的身世,又充当着各种各样的想象。四百多年的葡萄牙殖民史结束后,来到了十五年前的政权更替,紧接而来的赌权开放及大陆自由行,后殖民的澳门没来得及消化自己的新身份,立刻又投入资本的洪流。从旧时的幽静、隐匿、危险、黑道,到今天的繁盛、娱乐、热闹、拥挤以及飞机上前座的大款,一堆关于澳门的想象不断演变。借用法国哲学家福柯的概念,澳门就是个巨型“异托邦”:它不是虚构的极乐园,而是真实存在的境地,肩负补偿与被幻想的使命,安份地充当欲望的流放地。作为殖民地的过去如是,唤作特区的今天亦如是。
 
廖克敏的作品恰恰是将澳门今日之喧闹与旧时之风光并置于画面之上,跨域时间的维度,在不可能之间用想象将二者连接在一起,充当着最不恰当但却必不可少的抗争物欲的殉道士。
 
澳门确实是个怪异的城市,因殖民而改变,又因后殖民而被重建,身份的变更所带来的不是新生的蜕变,而是更加堕落不堪的罪恶。罪恶在某些人看来是快乐的本源,而澳门却为这些快乐呐喊助威并以此赖以生存着。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于2014年12月28日。
 

编辑:成小卫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