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似乎莫奈要长于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但实际上,塞尚不仅比莫奈年长1岁,而且比莫奈早去世20年。然而这两位同时代的艺术巨匠,就好像是“背靠背”共同捍卫一座山头的勇士,莫奈面向“过去”,将印象派尊重自然光影的绘画推向了极致; 塞尚则面向“未来”,开创了后印象派强调主观对自然光影的认知。也正因如此,人们才会误以为塞尚是莫奈的后继者。
塞尚一生绘画的风格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色彩描绘基本与环境光的影响无关; 造型机械简约,以近似几何形状的大块笔触排列而成,时而也辅以粗犷的线条; 表现内容为三大类,即静物、风景和人物。那么,塞尚的绘画何以具有如此风格?他又凭什么被西方现代画家们推崇为“现代绘画之父”的呢?答案只有一个:天赋不足,执着追求,歪打正着!
塞尚1856年进入埃克斯素描学校学习绘画,虽然勤奋刻苦,但天赋不高。1861年他来到巴黎,到瑞士画院习画,结识了毕沙罗。他初期的作品,不要说当时画界高手不以为然,连他自己也不满意。按当时行家们的话说,塞尚“虽具色彩画家的气质,却不幸滥用颜色。”
塞尚虽与莫奈、雷诺阿等印象派先驱时有来往,但他欣赏的却是德拉克洛瓦和库尔贝那种坚实而富有浪漫主义的艺术品味。现实中的塞尚,几乎没有什么开心之事。他不断转移居住地,又因找不到兴趣而离开;他不仅与那些曾经令他尊敬的画家们断交,而且与同他一起长大有着数十年友谊的儿时朋友埃米尔·左拉也断绝了往来。他的作品《那不勒斯的午后》(一说是《甜烈酒》)在1861年沙龙落选。他加入了印象派,但无法像那些印象派大师们那样,理解不同光照作用下的物体色彩效果,而永远像个新手那样描摹物体的固有色;他无法将“三大面、五调子”那种精致的素描效果应用于色彩造型之中,只会用笨拙的固有色块拼凑形象。为此,1877年他不得不离开了印象派。塞尚是迄今为止所有绘画大师中,对自己的绘画作品很少感到满意的一位,因而也是半成品最多,销毁自己作品最多的大师。他在后期的绘画生涯中,自感用语言无法说明自己绘画的见解。
不过,由于他的坚持,他幸运地得到了当时乃至后来迫切需要摆脱摄影技术桎梏的画家们的青睐,因为塞尚之所以无法用画笔客观地塑造物象,完全是由于他本能地受制于自己主观对物象的认知,如同大多数儿童或初学绘画者所表现的那样,而这恰恰是当时正在文学艺术领域逐渐盛行的象征主义所倡导的。于是,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他那“失败”的绘画生涯,竟成为后期印象派,乃至后来马蒂斯的野兽派、毕加索的立体派等现代绘画的开端。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