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梵志新作亮相巴黎卢浮宫 比肩《自由引导人民》
0条评论 2014-10-22 11:23:59 来源:99艺术网国际频道 朱明逸编译整合 


曾梵志新作《从1830年至今》

“自由是人类天性中固有的欲望,而强烈的欲望本身就是一种束缚。只要人类存在,就有他人和自我、集体和个人,终极自由或许是一个永恒悖论。”

——曾梵志

曾梵志新作《从1830年至今》已于2014年10月22日在巴黎卢浮宫开展,这幅作品将与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并置在卢浮宫的德侬厅向观众展示,展览将持续到11月17日。

创作于1830年的《自由引导人民》是法国浪漫主义艺术家德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在世界艺术史上富有深远影响,也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中最受关注的藏品之一。本次曾梵志是应卢浮宫之邀以其为母题进行了一次再创作。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据悉,本次专题展的构想起源于三年前,是卢浮宫历经多次慎重商议考量之后的决定。用于本次展示的德侬厅以19世纪绘画藏品见长,而德侬厅中悬挂《自由引导人民》的“红厅”区域,更因专门展示浪漫主义绘画作品而与法国艺术史具有最密切的渊源。为了本次专题展,卢浮宫博物馆特别重新规划了“红厅”的布置,第一次将当代东方艺术家的新作与西方艺术大师的原作并置在一起,以形成一次当代与古代、东方与西方的对话。

为了本次展示,曾梵志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创作,先后进行了四个不同版本的尝试,最终选定了其中一幅。《从1830年至今》的尺幅与《自由引导人民》等大,用色和笔触均异常跳跃强烈。原作中心位置的自由女神被解构为写意式的雕像,背景部分的人物群像则被艺术家标志性的乱笔线条所替代,传达出冷峻苍茫的时空感受,也延续了他作品中一贯肃穆沉郁的情感氛围。


曾梵志在《从1830年至今》前

《自由引导人民》曾给予曾梵志艺术上的启示,也对他的创作生涯形成了绝对性的影响。“1985年我在教科书上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的图片,就对自由女神的形象和突破性的构图留下了深刻印象。1995年,我终于在卢浮宫看到了原作,更是被深深打动。”曾梵志说,“对于绘画领域的艺术家而言,技巧与情绪孰轻孰重一直是一个被争论的命题。当站在原作面前时,我发现德拉克洛瓦用自己的方式早就给出了答案,偏执于任何一面都是对自己的局限,让你无法进行自由创作。”

多年以来,曾梵志的作品已经引起了世界上各大艺术收藏家的兴趣,他的作品也常常打破拍卖记录,2013年10月,他的作品《最后的晚餐》以2330万美元创下纪录在亚洲和中国在世艺术家的最高拍卖纪录。


卢浮宫德侬厅中的曾梵志

曾梵志1964年出生于武汉,曾就读于湖北美术学院,在1993年搬往北京。在1990年代的政治敏感时期,他开始创作他闻名的《面具》系列作品。画中穿着红领巾的少年和穿西装的男人带着白色面具,突显出他们可怕的面部特征和突出的眼睛。2004年,他的风格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那时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威廉·德·库宁、弗朗西斯·培根和德国表现主义画家的影响,开始刻画荒凉景观中居住的孤独生物。批评家认为他的作品中的基本主题(如孤独、肤浅)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性,并且明显地与中国宋代传统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他画中遒劲的活力使他的作品充满力量,并且极具鲜明的中国特色。而艺术家本人把他这一创作风格的变化归结于人在世界永恒变化中心态的转变。

卢浮宫博物馆馆长JEAN-LUC MARTINEZ表示:“中国艺术出现的复兴浪潮,使很多优秀艺术家登上国际舞台。透过本次展览,卢浮宫将更进一步与中国展开有意义的艺术对话,也将致力于为越来越多的中国观众提供更好的观展体验。”

编辑:朱明逸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