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仅有的和莎士比亚并称“翁”的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毋需多言。这位伟大的作家总对世界各种不服,带来不朽作品的同时,也给自己无数麻烦。也因此,正在国博进行的展览才更难得而珍贵。观看时,不妨带着托翁在《战争与和平》中所提及的态度:了解一切,就会原谅一切。
平凡的生活印记,深远的精神烙印
5月,中俄轰轰烈烈地上演了“海上联合2014”军事演习,至此,两国达到了近年合作的顶峰,似乎只差签署联盟条约。两国领导人高频会晤,两国关系即将成为新型大国关系典范,这是我们脚下正在深刻经历的纷繁时代。于是我们疑惑着瞻前顾后,于是我们在朝夕万变中不明觉厉,于是我们迎来了“列夫·托尔斯泰与他的时代”。
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与俄罗斯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博物馆及国立列夫·托尔斯泰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大型主题展览,也是国博第一次以世界文化名人为展示对象而做的展览。在225件包括油画、版画、素描、雕塑、徽章、手稿、书籍、信件、照片、纺织品、金属制品、生活用具等展品的集中展示之下,托尔斯泰所生活的印记与他所处的时代在眼前一一铺展。可以说,这个小小展厅中所承载的展览体量与历史分量,已超出了它所涵盖的物理空间,在更深一步的精神层面中拼凑与探索着其中深度与幽谧。
关于托尔斯泰,我们的认知在其如雷贯耳的大名之上,除了坚定而深邃的文学爱好者,更多人对他的了解仅仅限于那几部旷世之作而已。曾被俄罗斯文学家帕斯捷尔纳克评为“不仅是俄罗斯人民的良知……也是全世界人民的良知”,托尔斯泰的影响力远不止于文学界。所以在2010年他诞辰百年之际,好莱坞推出了讲述他晚年电影的《最后一站》,英美相继出版了《索菲亚·托尔斯泰日记》《托尔斯泰书信集》。“约翰、山姆”们一片纪念之声与学术研讨,但托翁一生挚爱的祖国俄罗斯,反倒安静得出奇:没有电视传记节目,没有主流博物馆回顾展览。
没错,“伊万”家就是在有意冷淡,原因很简单,只因为直至今日,托尔斯泰仍被看作是一名不合适宜的反体制作家。他走人民所走的道路,追根究底地要找出群众所受灾难的真实原因,那些反映1861年农奴制废除后到1905年革命之间的重要社会现象的现实主义作品,是那个时代的阵痛,也是统治者们不愿回顾的过去。
这才是托尔斯泰所处的政治时代,是他在《战争与和平》中所提及的“当洪水泛滥之时,耶和华坐着为王”的时代,也是他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所点醒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的时代,更是《复活》中“凡是青草没有锄尽的地方,都是一片翠绿,生意盎然”的广袤时代。而在这样一个大时代,他也数次推翻自己,经历着自我王国中一朝为王一朝为奴的反叛与斗争。
“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
走入展厅,展览在灯光投射向地面的印记中自然划分为6个单元,从入口处按逆时针方向兜走一圈,在序厅、家庭、文学、探寻、中国与回响的篇章中,便可在托尔斯泰的人生中走一遭。从那幅曾经悬挂于他居住庄园中,列宾为他所作画像与世界各国所出版的著作开始,便知即将闯入这位文学巨匠的一生,看他笔耕之下、生活起居与历史影像中的平和交谈。
生于斯雅斯纳雅·波良纳这个贵族庄园之中,托尔斯泰的贵族身份甚至可以追溯到彼得大帝时期,早在那时,他的祖父就已是沙皇的近臣。在“家庭”篇章中,能够看到他庞杂的族谱,以及各个成员的近照,还有那处他居住了60年的精神圣地。因为2岁时母亲去世,9岁时又失去了父亲,托尔斯泰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回忆贯穿他的整个人生。在这里他14岁开始阅读卢梭,幻想过趴在父亲肩头的温馨黄昏,度过了令他的妻子索菲亚嫉妒与痛苦交织的晚年生涯,也写出了至今传世的伟大作品。可以说,雅斯纳雅·波良纳庄园承载着他的精神家园。
托尔斯泰来自于一个大家庭,并且自己缔造了另一个大家庭,而他却是一个对自己生活从未满意的人。即使我们在“文学”篇章中寻根溯源地看到他在参加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后,如何因《塞瓦斯托波尔故事》走向世界文坛,在《安娜·卡列尼娜》的手稿、插画与电影中如何展现了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宗法准则坍塌的俄罗斯社会生活全景,在俄罗斯文学的黄金时代如何与陀思妥耶夫斯基分别体现深度与广度。
但这一切都抵不过他一次次的精神危机与自我转变,这些在“探寻”的篇章中都有体现。而他与妻子索菲娅潦草而粗暴的婚姻,复杂而扭曲的关系,晚年的情感分歧,以及被怀疑与助手契尔科夫的断袖之情,也都在“回响”一章中,由BBC制作的纪录片《托尔斯泰的烦恼》中悉数呈现。
1910年11月20日,82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罹患肺炎,逝于出走的阿斯塔波沃火车站的站长室里。纪录片中提到了一个关于他童年的小故事:在他5岁时,11岁的兄长尼古拉说他知道一个能够让所有人都幸福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写在一根绿色的木棒上,埋在峡谷边的森林里,谁能找到就能够让所有人幸福,人们将生活在没有战争和疾病的爱与友谊中。但尼古拉死了,这个让所有人幸福的秘密也从此埋葬,对于年幼的托尔斯泰来说,这似乎也成为了一个深邃的哲学意象。而关于他人生历程的种种与他所经历的时代,借《复活》中一句来作结: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