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 讲座论坛
0条评论 2014-10-30 17:15:1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


论坛讲座  (4天6讲)

时间:2014 11.13-11.16

论坛地址:圆明园路209号真光大楼二楼中庭

1.私享与众乐--个人收藏转向机构收藏的意义    

时间:11月13日 15:00-17:00

主讲人及评论员:赵令勇

嘉宾:郑志刚、刘益谦王薇夫妇、DSL Collection、周大为

作为资深艺术顾问和策展人的赵令勇,策划了在ART021博览会中几个代表性收藏 家的精选收藏展。其中大部分收藏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已经或者计划将私人收藏 过渡为公共收藏的身份和角色的转化。

这个论题中将有欧洲的DSL收藏基金会介绍他们基金会的操作方式及收藏方向;

K11创始人郑志刚作为年轻的港台收藏家,将艺术与商业结合的体会;以及收藏鸡缸杯的刘益谦王薇夫妇作为国内的成功转型的收藏家代表;还有周大为,作为年 轻一代收藏家从私人藏品到社会共享可能性所开展的工作...

主持人及评论员:赵令勇

赵令勇先生成长于中国,于法国获得其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并继续在当地金融 领域工作达十一年之久,期间萌生对艺术的兴趣并活跃于法国艺术舞台。于法国 政府委员会主办之中法文化年(2001--‐2002),以及巴黎庞毕度中心展出的 《Alor, Chine》担任顾问。

自2003年返回亚洲后,赵氏在艺术品收藏指导与中国现代艺术评论投注大量心力, 周末画报、易传媒、芭莎艺术杂志(Bazaar Art)(中国版)、南华早报及号外皆有 专栏定期刊载赵先生的文章。赵先生现为都爹利会馆艺术节目计划委员会代表, 将顶尖策展人和艺术家引荐到港一起推动富啓发性的当代艺术活动。他同时以 策展人身分为中国及国际艺术家举办重要个人展览,包括艺术家刘唯艰、张洹、 展望、孙逊、Jean Michel Othoniel 及 Jules de Balincourt。2014年2月,赵氏获颁授法国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以彰显他对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贡献。

嘉宾:郑志刚

2008年初,郑志刚主导了一次针对新世界百货VIP顾客的调研,他发现很多 人在投诉购物中心高度趋同,新一代的VIP更注重空间感、精神领域。郑志 刚喜欢艺术,就想到可以把艺术中心和购物中心结合起来。他把想法告诉 父辈,并获得家族30亿港元的注资。他给这个艺术购物中心起名K11,K意 味着Kingdom(疆土),11则是K在字母表里的排位。2009年12月,尖沙咀 K11开业时,80%的商户是首次登陆香港的品牌。 在这个购物中心里,长期展示着十三组价值2000万港元的艺术品,均出自 郑志刚的收藏。据了解,郑志刚目前关注的艺术家有张恩利、赵要、陈维、 胡晓媛、陆扬、梁远苇等。同时,他也收藏了一批东南亚的当代作品,但 也表示"东南亚的艺术要慢慢看,不容易收藏。东南亚艺术圈也是刚刚发 展起来,每个国家有两三个是我觉得可以收藏的"。 但是郑志刚旗下的K11艺术基金会的收藏则体现出完全不同的风格与目的。 作为香港注册的一家非营利性NGO,K11艺术基金会组建了顾问团队,包括 艺术家、策展人、学者等,如丁乙、周铁海、刘建华、李振华等,主要收 藏的是当代艺术类作品。同时,郑志刚深谙藏品展示平台与推广的重要性。 在上海、武汉等地的K11购物艺术中心的各个角落,都能看到K11艺术基金 会永久性收藏的艺术品。

嘉宾:刘益谦、王薇夫妇

龙美术馆创办人,收藏家。刘益谦和王薇是中国最具实力的收藏家夫妇, 从事艺术品收藏二十多年,屡获殊荣,更是首位连续两年上榜ARTnews "Top 200"的中国内地藏家。

他与夫人王薇陆续将各个历史时期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收入囊中, 并形成中国传统艺术、近现代艺术、"红色经典"艺术和当代艺术四条主 要收藏脉络。应徐汇区政府邀请,二人的另一座私立美术馆--龙美术馆 (西岸馆)已于2014年3月28日建成开馆,由此在上海形成了独特的"一 城两馆"美术馆形态。

嘉宾:DSL COLLECTION

DSL COLLECTION是由Sylvain和Dominique Levy夫妇于2005年创立的, 主要关注中国现当代艺术。DSL COLLECTION作为一个私人收藏机构, 其展示的作品来自110位中国前卫艺术家,其中不少艺术家对当今中国现 当代艺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DSL COLLECTION借鉴博物馆的收藏 方法,这意味着其艺术收藏范围相当广泛并同时能够提供跟大众分享收藏 的机会。

DSL COLLECTION认为,艺术的力量是感动人并且促进创新。要做到这 一点,唯一的方法是通过记录艺术家及其创作过程,从而实现从关注物到 关注人的这种转变。DSL COLLECTION支持和鼓励各类旨在培养艺术欣 赏能力的项目和方案。他们认为他们的使命不仅仅是收藏,更是运用新的 技术经验来促进人们对现当代艺术有更好的理解。

嘉宾:周大为

周大为出生于中国上海,后居于香港与温哥华。他毕业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主 修艺术史与国际关系。求学期间,受到了他的老师曹星原和几位重要的艺术史 学者如高居翰和郑胜天等的影响最终将他引入了艺术事业。 自从2004年开始收藏了第一件艺术作品,一件吴大羽的纸上作品后,周大为就 认定艺术收藏将会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在之后的十年时间里,周大为陆续收 藏了超过500件艺术作品,主要的方向定位于民国时期老油画以及和他同时代发 生的世界范围的当代艺术。

近年来,周大为在资本和艺术推动领域扮演着多种活跃的角色。他创办的信都 国际租赁有限公司在短短5年内发展成中国首屈一指的车队管理租赁公司。旗下 管理超过2000台车辆以及超过20亿人民币的资产。他担任了多家重要的收藏机 构和艺术基金会还有国际银行的顾问,同时也是北京最大的当代美术馆尤伦斯 当代艺术中心的理事。在2013年由他联合创办的上海最新的艺术博览会,艺术 021获得了社会一致好评。 周大为的下一个计划是积极打造他成立的CC基金会。通过这个平台来梳理他的 收藏及支持有需求的年青艺术家的项目及计划。他对CC的愿景是成为一家优秀 的收藏机构同时推动当代文化在中国的发展。

流程:

14:55 --- 嘉宾入座

15:00 --- 赵令勇先生开场,简单剖析当代收藏情况

15:20 --- 介绍嘉宾,嘉宾就私人收藏到公共收藏、基金会形成现象进行讨论

16:40 --- 现场Q&A

17:00 --- 会后媒体采访

2. 站在东方看未来------ART021当代水墨特展 

时间:11月14日 14:30-16:00

主讲人及评论员:吴亦深

嘉宾:徐累、郝量

无论是魏晋风度还是唐宋精神,可以确定的是,千百年来,我们这片土地上曾经上演过无数次轰动世界的文化先锋运动。中国,无疑便是整个亚洲的文化中心。由于我们保留了全世界最完整的图像型文字系统,导致我们拥有了全世界最为庞大的书写艺术--书法,由于我们的每一个文字便是一个图画,所以在这片土地上,每一个幼儿,在接受文字学习的时候,无意之中便完成了规范化和个性化并存的艺术熏陶。面对艺术的未来,我们早已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1世纪的今天,在经历了坎坷命运和蓬勃发展之后,我们重拾了昔日的宿命。对于先人的成就,我们无比敬重,对于当今世界的艺坛发展,我们同样虚心学习。在这次特展之中,我们选择了数位20世纪艺术大师的真迹作为当代文化的重要传承线索,同时,从创作技巧方面,我们用相对传统的方式,将参展重要艺术家的当代水墨分成了"摩登工笔"(Modern traditional Chinese realistic painting)和"摩登写意"(Modern freehand brush work)两大部分,相信这个整体呈现,可以让你最直接的感受到我们对于当代水墨绘画的整体解读。

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我们想要表达的共同理念和艺术见解,在新的世纪一定会以更为丰富的语言得以全面的呈现。因为在我们看来,今天所有的一切,都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需要深厚的积淀以及全新的理念,我们需要两者兼备的艺术家,我们需要两者兼备的专业团队,当然,我们更有信心相信,今天站在这里,我们一定能够遇见两者兼备的你!

主持人及评论员:吴亦深

80后收藏家,艺术家,年轻策展人。江南皋庑吴氏后人,其太高租吴大澄是晚清金石文化艺术风潮的核心人物,其曾祖父吴湖帆是20世纪海派收藏和艺术的重要代表。如今吴先生延续着近现代和古代艺术的学习,并于近几年开始集中关注当代艺术,尤其是以数百年江南文化背景为线索的艺术家们。相信他所策划的"站在东方看世界--ART021当代水墨特展"能够带给大家既有深厚沉淀,同时又饱含全新理念和表达的全新体验。

嘉宾:徐累

江苏南通人。1984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至江苏 省国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和研究多年,一级美术师。现工作于中国艺术 研究院创作研究中心,今日美术馆艺术总监,《经典》杂志主编。

徐累的绘画是一种特殊的类型,他"始于愉悦,综于智性"的纸上痕 迹显现出新人文风格的价值,不仅有精致优雅的美感外观,而且有更 广泛的文化意义,正像有评论家评论的那样,"徐累的艺术也许是中 国画当代转型的真正开始,他的个人落点恰到好处地占据着历史和现 代的临界线上"。

嘉宾:郝量

1983年生於四川成都 2006年毕业於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其後攻读硕士研究生。水墨画当代性探索需要根植於水墨画本体,作者坚持传统绢本画制作,在 画面中运用更多符号化的语言形式,赋予水、花、人、石更深的寓意,在 残损的画面之中传达出当代人与传统文化似远又近的距离感。图象本身就 象考据学中一片片的词条,这也正是作者一直探寻的在当下社会中国传统 文化所处的尴尬近遇,并试图寻找传统文化与现实社会的契和点。

流程:

14:25 --- 嘉宾入座

14:30 --- 吴亦深先生开场,讲述东风西鉴的当代水墨的发展历程

15:00 --- 介绍嘉宾,与嘉宾就当代水墨当今发展与中国国内以至世界当代艺术的关联

15:40 --- 现场Q&A

16:00 --- 会后媒体采访

3 媒体艺见汇:

典藏杂志论坛1:收藏的乐趣,机遇与挑战

时间:11月14日 16:30-17:30

主讲人:程寿康、黄文叡、卢杰

主讲人:程寿康

程寿康,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主力策划及拓展苏富比亚洲区内的业务,重点开发中国大陆市场。在加盟苏富比之前,程寿康先生为香港上市公司廸生创建(国际)有限公司(Dickson Concepts(International) Limited)董事会执行董事及集团法律顾问,管理集团的全球高级时装、钟表及珠宝业务法律事宜。程寿康先生亦同时专责在中国大陆扩展及经营高级零售业务,在开拓中国多间西武百货(Seibu)及香港夏菲尼高(Harvey Nichols)方面的贡献,亦属举足轻重。

主讲人:黄文叡

黄文叡大学主修文学和电影,曾任纽约电影制片,取得哈佛大学艺术史博士学位后,曾任教纽约大学、耶鲁大学,长期关注西方与亚洲艺术市场发展。现任摩帝富艺术集团副总裁兼亚洲区执行长,在两岸经营艺术顾问、资产管理、艺术基金等业务。身为《典藏投资》杂志的专栏作家,主持过多场艺术市场专题演讲,并著有《现代艺术启示录》、《艺术市场与投资解码》等书。

主讲人:卢杰

生于福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哥德斯密思学院艺术策展与管理硕士专业,国际著名的"长征计划"发起人和总负责人,北京长征空间创办人。

典藏论坛2:艺术品与居家环境的完美搭配

时间:11月14日 17:50-18:30

主讲人:谭精忠

谭精忠,动象国际室内设计主持人,身为室内设计师的同时,也是一位艺术收藏家,近年更跨足策展领域。他是融合设计与艺术的能手,期许通过艺术来提升产业气质,常与年轻艺术家合作,在两岸推出许多艺术建案,在建筑空间中摆设推荐的艺术作品,并为艺术家在自己的工作室或建案空间举办展览。谭精忠善用跨界资源,为艺术家创造别异于美术馆、画廊之外的展演平台,更贴近生活,更具有无限可能。

4 媒体艺见汇:现代传媒:她(城市和艺术),艺术,近未来  

时间:11月15日 14:30-16:00

主讲人及评论员: Robin Peckham 现代传媒艺术界 LEAP主编

嘉宾:  Samantha Culp           写手、策展人和顾问

Anselm Franke 2014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

Mathieu Borysevicz MAB创始人

黄然   青年艺术家

艺术新闻 (ART Newspaper+art021.org)

主讲人及评论员:Robin Peckham

Robin Peckham是策展人、评论人,生活在香港和北京。他于2011-2013年在香港创办了独立艺术空间Saamlung。曾为多家机构策划展览,如香港城市大学和歌德学院,近期在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了"后网络艺术"展。他的评论文章发表于美国《Artforum》、中国《艺术界》和德国《Monopol》等多家艺术杂志。近期有论述中国影像先锋张培力及香港艺术家/建筑师Map Office的出版物。同时他还是《典藏国际版》和《燃点》的特约编辑。

嘉宾:Samantha Culp

Samantha Culp是加利福尼亚出生、目前任职于上海的写手、策展人和顾问。大学毕业后,她曾任职于香港中文大学的文学及电影研究,同时与当地的艺术领域和文化机构保 持紧密联系。她联合创立并主导了在香港火炭艺术区的联合工作室大使馆计划,并执行了很多与当代艺术及文化研究相关的跨界项目。她同时担任香港艺术机构 Videotage的董事会成员,也是大型新媒体艺术计划--曹斐作品《人民城寨》的项目经理。她的写作曾发表于Artforum Online, Bidoun, TimeOut香港以及南华早报等。目前就任LEAP杂志的特约编辑。在2010年,Samantha创立了"新界"工作室,从事调研以及制片的工作。

嘉宾:Anselm Franke

Anselm Franke是一位策展人与作家,担任柏林世界文化宫视觉艺术和电影部主任。2012年,他策划了台北双年展"现代怪兽/想像的死而复生"。2010-2014年,他的展览"万物有灵"在安特卫普、伯尔尼、维也纳、柏林、纽约、深圳、首尔和贝鲁特各地巡展。2013年,他在柏林世界文化宫与迪德里克·迪德里克森(Diedrich Diederichsen)共同策划了"全球:加州与外部的消失",并独立策划了"元年之后:合作的地界"。

 

2006-2010年,弗兰克担任安特卫普特大城市艺术馆的艺术总监,组织策划了彼得·弗利德(Peter Friedl)、约阿希姆·科斯特(Joachim Koester)、瓦莱丽·孟恩利(Valerie Mannaerts)等多位艺术家的个展,共同策划了展览"谢尔盖·爱森斯坦:墨西哥绘画",并策划了"拟态艺术"、"绘画文献"等群展。他担任了在意大利特兰托举行的第七届欧洲当代艺术双年展(或称欧洲宣言展)"灵魂,或是灵魂流放之恼"的策展人。2006年之前,弗兰克曾任柏林艺术工场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组织策划了多个展览。例如,2003-2004年,他与埃尔·魏兹曼(Eyal Weizman)及其他艺术家共同策划"领地"展览,并在马尔默、斯德哥尔摩、鹿特丹和特拉维夫举行了巡展。2006-2007年,他与伊内斯·沙伯(Ines Schaber)、娜塔莎·萨德尔·哈吉安( Natascha Sadr Haghighian) 及朱迪斯·霍普夫( Judith Hopf )共同发起了展览"无论光线多么明亮,夜晚终会发生交集"。此外,弗兰克也是若干出版物的编辑,并定期为《e-flux》和《Parkett》等多家杂志撰稿。

嘉宾:马修·伯利塞维兹

马修·伯利塞维兹从艺术家、影片制作人到作家、策展人 , 身兼数职 , 在上海与纽约两地来回奔 波。 自 1994 年起 , 伯利塞维兹便深深地陷入中国当代艺术的浪潮。他曾经不仅担任 ART FORUM 杂 志驻上海办的国际版编辑 , 其文章更被广泛刊登在 Art in America, Tema Celeste, ART REVIEW, ARTAsia Pacific, Modern Painters, 《艺术界》以及 Yishu Journal 等等。他更是为《千年末的中 国艺 术》一书撰写论文 , 并且为多个展览编写画册及相关宣传册。伯利塞维兹著有一本探讨杭州城 市化 的符号学研究 , 名为《向杭州学习》, 曾经被纽约时报评选为 2009 年度最佳建筑类书籍 , 同时 又被法兰克福的德国建筑博物馆授予崇高的 DAM 书籍奖项。他最近的新书《徐冰的地书之书》是 由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并于 2014 年 3 月于美国发行。

伯利塞维兹同时也为多家国际艺术机构和基金会担任顾问并策划展览 , 如亚洲艺术协会 , 纽约现代 艺术博物馆,APERTURE 基金会 , 沃克艺术中心 , 麻州当代艺术博物馆以及上海的东大名艺术创库 等等。他近期作为著名的外滩三号沪申画廊总监 , 因策划徐冰个展《地书》、群展《夫妻展》和《白 痴》, 而当选为《燃点》杂志授予的"最佳策展人"头衔。其中在展览《白痴》里 , 他更是首次将 世界著 名的艺术大师保罗·麦卡锡 , 米卡·罗滕伯格和赖安·垂卡廷的作品引入中国。目前 , 他在国际性 项目策划与咨询工作室 MABSOCIETY 担任总监。

伯利塞维兹创作的诸多影像作品也曾多次参展并获得众多奖项。他的作品曾经在多个国际性艺术机 构参展 , 如伦敦当代艺术学会 , 德绍的包豪斯艺术中心 , 巴黎的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 , 麻州当代艺 术博物馆 , 纽约布朗士美术馆 , 巴塞罗那当代文化中心 , 纽约临街屋艺术与建筑中心 , 翠贝卡电影节 , 特拉维夫的以色列当代艺术中心和北京今日美术馆等等。

从 1995 年开始 , 伯利塞维兹开始为多家媒体制作短片及电视节目 , 如美国广播公司 (ABC), 美国有 线电视新闻网 (CNN), 黑人娱乐电视台 (BET), 德国电视二台 (ZDF), 英国电视频道 4, 法国艺术文化 电视台 (Arte?), 美国历史频道以及国家地理电视台等等。他同时也为多家机构制作影视短片 , 如联 合国难名署 (UNHCR), 欧盟 , 世界银行及 2010 年世博会及其它商业伙伴。他曾参与创建了 YTV 制 作公司 , 时任总监一职 , 其主持制作的短篇《张洹工作室》、《毛主席去安远考察》曾经在纽约亚 洲艺 术协会放映。YTV 曾经与亚洲艺术文献库合作 , 负责关于中国当代艺术起源的研究项目 , 名为 《1980 年代的项目》(1980's Project)。

嘉宾:黄然

黄然1982年生于四川西昌,目前生活和工作在北京。2004年,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毕业于伯明翰艺术与设计学院纯艺术本科。2007年,毕业于伦敦大学戈德史密斯学院(Goldsmiths)的纯艺术研究生专业。2009年,黄然成为被欧洲媒体艺术家进驻计划(EMARE)选中的16位艺术家之一,由欧盟文化部以及英国艺术委员基金会共同资助,在欧洲完成了艺术家进驻计划。黄然的创作覆盖了诸多当代艺术媒介,包括电影,录像,绘画,装置,以及表演等。

2014年,黄然拍摄的电影短片《对荣耀的管理》入围了第67届戛纳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金棕榈电影短片大奖。这部作品是中国该年唯一一部入围竞赛单元的电影, 同时也是历史上自1965年以来中国电影短片首次入围该奖项。黄然的作品参加了众多展览,包括:纽约犹太美术馆, 纽约 (2014); Tampa美术馆,美国Tampa (2014);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2014);Kino der Kunst, 慕尼黑(2013);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2013);休斯顿当代美术馆, 休斯顿(2012);越后妻友三年展,日本 (2012);民生美术馆,上海(2011),波恩美术馆,波恩 (2011);格拉斯哥现代艺术馆,格拉斯哥 (2011);第7届Mercosur双年展,巴西 (2009)等。

5 媒体艺见汇:国外专业媒体视角浅谈art021的切入点

时间:11月15日 16:30-18:00

嘉宾:Artinfo(艺术资讯)

           Artforum(艺术论坛) 杨北辰 

            Artreview (艺术评论)林昱 

           Ocula (网络媒体)

嘉宾:杨北辰

杨北辰毕业于巴黎第十大学美学与电影研究专业,在读博士,现任artforum艺术论坛编辑。

嘉宾:林昱

林昱为《ArtReview Asia 》主编,比较文学硕士,现居上海。自 2013年春天加入英国老牌艺术批评杂志《ArtReview》任亚洲编辑总监,并于同年5月创立其姐妹刊物,面向全亚洲市场的英语评论杂志《ArtReview Asia》。在此之前,她于2009年末至2012年期间与田霏宇共同创办《艺术界》杂志。除了艺术和文化评论写作,她还为艺术家画册及其他出版物撰写、编辑文章,并同时从事独立策展。

 

6 当代艺术新闻杂志论坛:收藏艺术也是在收藏艺术家

时间:11月16日 14:30-16:00

对话:郑乃铭、林家如

到底,是什么时候,自己开始收藏艺术品了呢?到底,收藏第一件艺术品;是因为搬新家墙上需要张画?是受到画廊老板三寸不烂之舌的鼓吹?是因为朋友的蛊惑?是读到媒体大肆吹捧艺术市场前景可期?甚或是想要增加朋友间谈话题材?抑或是初走进拍场被磁场给震慑?…。还是,就只是因为自己面对那件作品时,一股说不出为何;却内心受到触动,就这么…地开始了呢?

事实上,根据调查有将近七成八的收藏家,收藏的第一件作品与他(她)往后的收藏路向;未必就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踏出收藏艺术品的第一步,固然重要与慎重。可是,当收藏成为的个人生活里的某个重要部分的时候,你(妳);有没有察觉到自己也正在逐续调整收藏的类项、作品的性格,甚至欣赏艺术的态度。

收藏,当然会有投资的必然性;但却不是你(妳)购藏艺术品的绝对性。原因在于,收藏到了后来,其实是在收藏艺术家;而不单单只是在收藏一件或多件艺术品罢了!

你(妳)会喜欢某一件艺术家的作品,究底也出在这位艺术家创作的某种精神特质感动了你(妳)。常玉、林风眠、赵无极、朱德群…奈良美智…王怀庆、苏笑柏、蔡国强…,当然还有许多你(妳)正在接触的新世代艺术家,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后面,都有其迷人的人格特质来丰富他的创作面貌。有些你(妳)或许知道,也有些你(妳)可能并不熟悉。但,属于艺术背后的传奇,都值得你(妳)来认识。

嘉宾:郑乃铭

郑乃铭1960出生于台湾台中市。毕业于台湾中兴大学法律学系。1985年至1987年台北市福华沙龙画廊助理,1988年至2000年台湾自由时报艺文组美术记者、艺文组召集人。2000至今任CANS当代艺术新闻杂志总编辑。著作有《画布后的天空》、《七年之痒--在艺术与异数之间》、《艺术家看公共艺术》、《装置的艺术》。

嘉宾:林家如

林家如女士是现任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专责筹划现代及当代中国艺术拍卖。

来自台湾的林女士于1998年加盟苏富比香港,后于2000年晋升为中国书画部专家,曾为不少拍卖会编制图录及进行研究。2004年,林女士再被委任为中国当代艺术部主管,同年更开创先河,为苏富比香港策划全球第一个当代中国艺术拍卖会。此拍卖会及往后举行的当代中国艺术拍卖会影响深邃,创下的各项纪录均驱使公众重新评估当代中国艺术的历史意义和重要性。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