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主题展艺术家名单正式公布
0条评论
2014-11-04 16:56:44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99艺术网专稿

影像艺术在中国发生至今,不过十数年。伴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当代艺术的发展,影像艺术代表了一种新进的、“当代性”的媒介思考方式与艺术展示形态。一方面,影像艺术极大扩展了艺术受众的感知与经验,另一方面,又无时不刻的受到社会状况与文化政治的冲击。同样,“独立动画”既非一种工业边缘的可能性产物,也非仅在艺术系统中才能得以彰显,而是一直试图不断穿行和游弋在历史与未来的一种中介物。“动画”,代表所有的“活动影像”的形式源泉,而“独立”,则又意味着艺术创作的自主与活力的不断重申。
继2012年和2013年“心灵世界-作为虚拟艺术工程:首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成功举办后,主题为“影舞之眼·视域之外”的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主题展,即将于2014年12月6日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正式对外开幕。
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自创立起,即以关注影像艺术中的“动画”为主要的工作主题。同时,之所以为双年展的运作模式,是强调与构建在地和国际之间的协作与对话的网络。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竞赛单元、流动论坛和主题展,是对前述命题与形式的深化,希望以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为平台,创造出一种新型的、跨领域(电影节与双年展)的有效工作机制。
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主题展,计划邀请来自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的28位/组、计38名艺术家和导演参加。作品创作时段从1920年代至今横跨近百年,展出作品包括实验动画、纪录片、录像艺术、新媒体、装置、现场幻灯电影表演等,基本涵盖了影像艺术的各种类别和表现形态。“影舞之眼”聚焦活动影像的“现代之眼”,“视域之外”则志在深描一整套的影像机制。观者不仅可以与“独立动画”的美学遭遇、政治以及历史性话题的铺陈,更重要的在于自身经验与作品命题之间思考、行动(现场)的可能。
从2014年4月27日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在北京正式启动至今,双年展已经举办了包括北京、香港的两场学术论坛、系列专题讲座和一场“大师工作坊”等活动,吸引了为数众多的专家、学者、策展人、媒体的热烈参与和讨论。即将于12月开幕至2015年3月的系列活动,同样希望引发公众积极的回应。
附录:
一、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主题展艺术家(28位/组,38人)
1. 郑曦然(美国)
2. 丛峰(中国)
3.哈伦·法罗基(德国)
4.冯梦波(中国)
5.高重黎(中国台湾)
6.兰博·卡勒卡(印度)
7.威廉·肯特里奇(南非)
8.张宗完(韩国)
9.李庸白(韩国)
10.雷磊(中国)
11.林育荣(新加坡)
12.刘韡(中国)
13.朱迪·麦克(美国)
14.文敬媛和全浚皓(韩国)
15.邱黯雄(中国)
16.汉斯·里希特、沃特·鲁特曼、维京·埃格琳、费迪南德·迪尔、贝特霍尔德·巴托施、洛特·蕾妮、奥斯卡·费钦格(德国)
17.林恩·萨克斯(美国)
18.泽拓(日本)
19.莉莲·施瓦兹(美国)
20.希托·史德耶尔(德国)
21.谢素梅(卢森堡)
22.WAZA小组(中国)
23.帕维尔·沃伊塔希克、托比·李和恩斯特·卡雷尔(美国)
24.许哲瑜(中国台湾)
25.袁广鸣(中国台湾)
26.周滔(中国)
27.周啸虎(中国)
28.朱加(中国)
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展览信息
北京论坛:2014年4月27日,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
香港论坛:2014年8月28日,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
台北论坛:2014年11月7日,台北艺术大学艺术与科技中心
竞赛单元展映:2014年12月1日-5日,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A3+
竞赛单元颁奖和双年展开幕:2014年12月6日下午3点半-6点
双年展开幕表演:2014年12月6日下午6点,冯梦波新作《幻灯》
双年展论坛:2014年12月7日上午10点-12点,下午2点-4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A3+
双年展展期:2014年12月6日-2015年3月6日
双年展地点: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北区B10
主办: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
策展人:董冰峰
策展协力:郑慧华
展览总监:何金芳
客座策展人:周昕
策划助理:何欣、陈铭桦、周凌

WAZA小组,《失地》系列,2009年,艺术家提供图片

丛峰,《地层1:来客》,2013年,纪录片,彩色,有声,126分,艺术家提供图片

哈伦·法罗基,《工人离开工厂》,1995年,艺术家提供图片

雷磊,《宁都(故事)》,2014年,15分钟

李庸白,《天使士兵》,2011年,单屏录像,23分,图片由学古斋画廊提供

林恩·萨克斯,《你的白天是我的黑夜》,2013年,彩色,64分

林育荣,《所有的行流出来》

刘韡,《彩色》,2013年,9屏影像装置,刘韡工作室提供图片

邱黯雄,《蛋糕》,2014年,邱黯雄艺术工作室提供

威廉·肯特里奇,Learning the Flute, 2003年,35毫米电影转成录像,8分钟2秒,John Berens版权所有,艺术家和Marian Goodman画廊提供图片

希托·史德耶尔,《流动性公司》,2014年,静态影像,高清,单屏,30分钟

谢素梅,《沙漠清扫者》,2003年,单屏录像,艺术家和纽约Peter Blum画廊提供图片

许哲瑜,《1970年11月11日》,2012年,录像,8分1秒,艺术家提供图片

袁广鸣《人间失格》,复合媒材装置,2001年,艺术家提供图片

泽拓,《线性构造》,2012年,双屏录像装置,彩色,有声,18分47秒,艺术家和James Cohan Gallery提供图片

张宗完,《250公里》,2013年,11分33秒

郑曦然,《bbrraattss》, 2013年,高清录像,彩色,有声,3分15秒

周滔,《现实之后》,2013年,单屏高清录像,彩色,有声,艺术家和维他命空间提供图片

周啸虎,《反蒙太奇-党同伐异》,2011年,8屏动画录像,雕塑装置,L520cm/W520cm/H450cm,作品由长征空间提供

朱迪·麦克,《让你光芒闪耀》,75分钟,16毫米,彩色和黑白
编辑:赵成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