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电商+社交=?
0条评论
2014-11-07 09:55:56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清凝
前段时间,一幅傅抱石的山水画,在淘宝被一名90后以120万元的价格买走!这幅作品来自保利,起初设定100万,无人问津,后来降价为90万,仍未找到买家。
这笔交易的成功有偶然因素,并不代表电商模式在艺术品领域的胜利,但有人受到很大触动。
“电商不会抢到我的。 ”此前,作为艺术品传统拍卖行业的“老江湖” ,保利拍卖执行董事赵旭强调自己服务的是塔尖的藏家,坚定地认为电商不会对传统的艺术拍卖造成冲击,因为要购买几百万的艺术品,必须面对原作在现场交易,“我不相信人们会在网上看看图片,就直接出高价买艺术品。 ”那时赵旭更愿意守好已有的“江山” ,将其做成百年寿司店般的拍卖行。
但这一回,赵旭警觉起来,虽说艺术品市场的高端塔尖客户无法撼动,但电商开启的也许是另一个广阔的未来市场。“我看中淘宝巨大的流量” ,既然淘宝需要专业的艺术品,那保利何不如紧随潮流、顺势而为,成为淘宝的艺术品供应商?赵旭所看中的流量,在大数据时代的确能耐不小,可以通过对用户行为踪迹的分析,精确判断出用户的经济地位及审美爱好,也就是对于用户会不会买艺术品、会买什么价位什么类别的艺术品这样的问题进行科学估摸。然后,把用户喜欢并买得起的艺术品放在他们常看的页面上晃来晃去,让用户“长草” ,等用户“拔草” ……在国外,苏富比已跟e-bay合作双赢。
“不做艺术品感觉好像没啥灵魂。 ”淘宝营销产品事业部总经理卢维兴在宋庄有很多艺术家朋友,耳濡目染,颇有艺术情结。与此同时,他发现在淘宝年消费50万元以上的人着实不少,“中产阶级的艺术需求还未激发出来” ,也就是100万以下的艺术品消费市场还有很大挖掘空间。实际上,当前中国艺术品消费的结构呈“两边大,中间空”的哑铃状, 100万元以上和10万以下的艺术品都有相应的消费人群,倒是中间1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艺术品买者甚少。因此,卢维兴认为,在淘宝卖艺术品大有可为。“只有不努力,没有什么不可能,将来淘宝的艺术品成交额能达到一万亿” ,他直言未来淘宝会做艺术品O 2 O模式,即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让你能现场看画,也能网上买画。
而当艺术品拍卖闯进了移动社交平台,一切就更有意思了。时下,以“大咖拍卖”“阿特姐夫日夜场”等为首的艺术品微信拍卖平台,满足了消费者随时
随地进行艺术交易的需求,天天“拍”得火热。虽然微信平台上的单件艺术品成交价格仅在万元左右,在赵旭眼里,这只是“小打小闹”般地“搞搞小东西” ,但作为传统拍卖的另一种补充手段,这种近似社交游戏般的艺术品拍卖方式新奇好玩,给传统的艺术拍卖模式注入了创新的可能性。 “有人气才有买卖” ,为了调动拍卖群内藏家的参与热情, “大咖拍卖”创始人张皓在节假日秒杀、特价闪购、创作众筹、 O 2 O落地展、直播微访谈等方面费尽心思,目前“大咖拍卖”平台的无底价艺术品基本100 %成交。
传统拍卖模式存在的问题,诸如作品真伪问题,在电商、微信上同样存在甚至更严重,市场热切呼唤着专业权威的第三方艺术品鉴定机构。此外,微信拍卖、淘宝拍卖离规范完善的艺术品交易平台也还有一段距离。但艺术品拥抱了电商、拥抱了社交平台,能让更多人参与到艺术品消费体验的热潮中,这也折射出艺术与生活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的趋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当艺术品来到千家万户之时,一个更有审美趣味、更有精神依托的时代也就不远了。
编辑:孙毅
延展阅读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