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恽寿平《花卉册》
二、册页扇面成交价高
在拍卖市场中,恽寿平作品的价格一直在“清初六大家”中处于较低的位置,高价成交的几件作品都是以册页为主。从恽氏画作拍卖成交排行榜来看,其位列前二十位的画作均在500万元以上价位成交,更有8件作品在千万元以上成交。但认真分析就可发现,超过半数高价都是以册页和扇面为主。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此类型画作的价格如此之高呢?
由于生活艰辛及条件的限制,恽氏的山水绘画作品属于小品的特别多,尤以小幅的册页和扇面为主,但画面却是十分精美。这显然与当时商品市场发展的需求有关。因为恽寿平主要是靠卖画为生,加上册页和扇面这些小幅的作品,受外部条件限制相对较少,创作欣赏和保管收藏都比较方便,且创作时花的时间可以相对少些,所以对于市场来说,能确保一定的量。但是,量大并不等于其作品质量低。恽寿平的创作态度极其认真严肃,可谓一丝不苟。他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表现技能和内涵。现在多数鉴赏家也都认为其小幅的册页和扇面镜心艺术成就更高。这些因素导致了市场上流通的艺术作品主要是册页和扇面,数量较多,但质较高,尤其是册页,画得尤为精到,很见情趣,他自己题画曰:“大幅难于得势,小景难于得趣,予曾见盖宗伯有此,戏抚其意,庶几于趣矣。得势得趣,自以为绘苑名言,研求斯义者当不易,吾语未必以为诞也。”从现藏于各大博物馆的小景画来看,皆能证明其小景画颇能得趣。
这些册页扇面类型的书画作品在市场上成交的价格也颇高,在十年前就已突破百万元。如2003年,恽寿平的《山水花卉册页》(十开)估价是60-90万元,结果出人意料拍出418万元成交。2004年中贸圣佳春拍中,他的《八开花卉册》,以660万元成交。同年,恽氏的《山水花卉》以231万成交。另一幅《花卉册》也在中国嘉德秋拍中以693万元刷新纪录。2006年,其《仿古山水图》最终以162.24万成交。此后几年便一直呈现上升态势。
但是,相比同时期的其它画家,恽寿平的画作还是比较稀缺,这主要原因是其画作中的绝大部分进入了博物馆,难以再度进入市场交易,造成了其精品画作在拍场上的缺席。因此一旦有精品出现,必定会产生天价。如2007年,恽寿平的《仿古山水册》就是难得之作,在中国嘉德春拍中以1232万元成交,创下了其作品当时最高拍卖价。此册在晚清时被王懿荣誉为“京师一时藏家所有恽迹第一”。可见藏家对册页还是颇为看重的。事实上,恽寿平无论名气和水平在清代都处在顶尖级别,他的画作一直被历代藏家所珍视,包括庞莱臣、吴湖帆、翁万戈在内的主流藏家均投入大量金钱和精力搜罗恽寿平的画作。
之所以高价,除了以上提到的异常精美稀缺因素外,还是因为其扇面在有绘画作品的基础上,还有反面的诗文书法和题跋,而他的诗文在当时就被称为“毗陵六逸”之首,其艺术价值自不待言。还有其书法,也自成一格,本身的价值也很高。因小小的一把扇面便把其“三绝”融合在了一起,收藏价值自然很大,涨值速度也较快。如2013年西泠春季拍卖会,前几年还是百万元左右的《十万图册》,结果以667万元高价成交;《花卉册页》也从35万元起拍,最终460万元成交,反映出了恽氏的扇面受到了市场的肯定。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