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举行2014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
0条评论
2014-11-18 09:32:11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专稿
[1/1]






















由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与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共同主办的2014国际公共艺术研究员会议于2014年11月21至22日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通过创办“国际公共艺术奖”(IAPA)评选活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利用国际专家研究团队资源构建了一个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在2012、2014年两届评奖活动中,该智库网络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首先,来自该智库网络的全球公共艺术研究员,通过考察、研究共提交了来自全球的267个最新优秀公共艺术案例的研究分析报告,目前已出版成册。其次,2013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的成功举办,进一步丰富智库网络的专家资源;第三,基于智库的咨询报告研究,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为后世博园改造、地铁公共艺术规划、浙江美丽乡村建设提出咨询方案,其中部分方案已被采纳,该智库在中国公共艺术项目中发挥了实质性的作用。
本次研究员会议旨在进一步发挥国际公共艺术智库网络的积极作用,推动公共艺术学科的发展。来自14个国家的32位国际公共艺术协会成员,包括22位研究员以及10名观察员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总结了前两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审和研究的经验,进一步推进公共艺术研究,建立了国际性公共艺术研究与交流平台,推动了国际公共艺术专家智库网络的构建。会议的主要内容是:
1、探索公共艺术未来总体发展趋势,确定今后“国际公共艺术奖”评选活动主题;
2、集中规划网络发展及覆盖力,在现有联合国统计署全球地理区域划分基础上,兼顾世界文化区、世界人口因素,并参照前两届公共艺术奖评奖经验,设定合理的划分方案,使公共艺术案例筛选工作的覆盖面更为广泛,让全球各文化区的优秀公共艺术案例得以呈现。
3、探索最佳合作与工作方式,实现工作平台以及技术语言的统一,构建一流的国际公共艺术研究与交流平台。
希望通过此次研究员会议,扩大“国际公共艺术奖”活动的影响,加强国际交流,达成共识,多元共生,推进国际公共艺术的发展。
背景介绍:
国际公共艺术奖(IAPA),由中国《公共艺术》杂志和美国《公共艺术评论》杂志于2011年共同创立。该奖项是国际公共艺术领域最高成就的象征,为世界各地区正在开发中的城市提供公共艺术建设范例,引领公共艺术发展潮流。IAPA评奖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评选会于2012年5月10至11日在上海召开,来自全球各大洲的公共艺术研究员,从2006年1月1日到2011年9月30日期间完成的作品中提名141件杰出作品,并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入25个最佳案例以及6个获奖案例。2013年4月12日至15日在上海大学举行首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同时举办国际公共艺术论坛。
首届IAPA评奖活动过程中,为了建立全球公共艺术智库网络,促进国际公共艺术研究以及分享世界各地公共艺术信息,于2013年2月由上海大学资助成立了“国际公共艺术协会”(IPA)。该协会主张通过评选、出版物、网站、媒体等方式,倡导公共艺术理念和优秀的公共艺术实践,促使世界各地的决策者关注公共艺术。
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支持下,今年又迎来了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奖”评选活动。截止到2014年8月,评选会共收到32位全球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推荐的125件作品案例,涵盖装置、建筑、雕塑、壁画、行为、活动、景观设计、空间规划等多种类型,均为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完成。本届评选更加侧重以艺术家为主导的、卓有成效的地方重塑、社区建设或社会实践艺术,以及高水平的执行效果和对所在地的长远(或潜在长期)的积极影响的案例。代表全球7大洲的评委经过多轮的评审,选出32件入围作品、7件优秀作品及1个大奖。奖项将在2015年在新西兰奥克兰大学举办的第二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仪式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中揭晓。
编辑:周瑾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