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微拍的软肋
0条评论 2014-11-18 10:11:36 来源:南京日报 作者:梁圣嵩

\

艺术品微拍从出现到如今,不过一二年的功夫,如今已是遍地开花,仅南京估计就有了几十个。

这种艺术品交易形式的好处很明显。其一,它使艺术品交易变得更加便捷。微拍出现之前,艺术品的主要交易形式是画廊与拍卖会,前者至少需要买卖双方见上面,与线上模式相比显得效率低下;后者一年通常只有春拍与秋拍两季,时间跨度太大。现在各个微拍平台都是一周拍一次,买卖双方不用见面甚至无需认识就可实现交易,方便得多。其二,微拍降低了交易成本。画廊卖画,要把不菲的房租等等费用纳入成本,画价自然居高不下;拍卖公司拍卖的运营成本更高,因此按惯例要收买卖双方各10%以上的佣金。微拍的运营成本很低,所收佣金也低,如今各家微拍所收佣金为买卖双方各5%,可以说做到了让利于买卖双方。

微拍也有软肋

艺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价格高、假货多、定价体系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品一价)。这决定了人们购买艺术品比购买其他商品要慎重得多,也决定了一个艺术品销售平台得以长期生存的基本前提是要让人觉得“买得放心”。但微拍平台很难做到这一点。如今做微拍门槛相当低,二三个人甚至是一个人,加上各人一部手机,在朋友圈拉几十号“好友”进来,就可以摆场子开卖。从可以感知的可信度来说,这样的微拍平台甚至不如一家小型拍卖公司,也不如画廊。此外,买方在决定购买前见到的只是照片而非真迹。只凭一张照片而要判断作品的真伪、好坏,未免不太靠谱。

如许微拍软肋,做微拍的人士也注意到了,也采取了一些弥补措施。比如,通过把微拍平台放置于一个有公信力的实体之下(如媒体、拍卖公司等)以获取信任,通过“见真迹再付款”的方式保证作品质量等。

即便如此,微拍发展仍然存在瓶颈。真正的大额艺术品交易几乎不可能信赖现行的微拍交易平台,小额艺术品交易又会因为微拍平台的迅速增多而导致“乱战”。如此,不久的将来,小小的微拍领域也将出现“洗牌”。那些存在下来的微拍,将是真正为消费者创造了价值的平台,也很有可能是比现行微拍模式“进化”了许多的升级版。

编辑:陈荷梅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