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t 1115谢稚柳(1910-1997) 高唐神女纸本镜心
出 版:《海上藏宝录》集刊(四)《敏求阁藏画》P62-63,文物出版社,2007年。著 录:《谢稚柳系年表》P51,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备 注:陈佩秋题裱边。
126×58.5cm 约6.6平尺RMB: 5,000,000-6,000,000

Lot 1115陈佩秋题裱边
《高唐神女图》为四十年代谢稚柳自莫高窟返回渝州后所作。谢氏自述,旧读《高唐赋》、《神女赋》,颇爱其遣藻瞻美,常慕想荆楚之多文。而古代其他名赋,如《九歌》、《女史箴》《洛神》等皆有历代绘本,却独独不见有为高唐神女作画者。后西上敦煌,观石室壁画,醉心于六朝隋唐之巨制,尽得古法;因此便以唐人青绿法绘成此图。图中人物服饰勾线挺拔结实,深得盛唐神髓,青绿二色虽已斑驳,余色却仍鲜艳。朱色宝光夺目,皆尼泊尔上等颜料。陈佩秋评价为“此在谢画数百件中不可多见者”,可见地位之高。谢稚柳本身对于这幅作品也自视甚高,“聊作首创,非敢媲美宋玉,亦以记一时之情与云尔”,赋是宋玉所撰,而画则是谢稚柳首创,远处的巫山,实乃元魏旧制,可谓画坛佳话。

Lot 1116傅抱石(1904-1965) 东山逸致纸本立轴 1942年作
出 版:《其命唯新—纪念傅抱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民间珍藏傅抱石作品集》P4,2014年。
98×44cm 约3.9平尺RMB: 3,000,000-4,500,000
《东山逸致》画于壬午年(1942),名称题作《东山逸致》。傅抱石从不是泛泛作画,笔下的人物故实,多半是有感情寄托在里面的。这一年所作,有众多是以历代典故为题的,如《丽人行》、《琵琶行》、《苏武牧羊》、《东山携妓》、《长干行诗意》、《东山丝竹》等作品。《东山逸致》描绘谢安聆听乐妓弹奏丝竹的景象,其中正面两位乐妓闭目与背面的处理手法,极少见于傅抱石其它画作。此作的寓意大概是对当局偏居西南的不满,希望当局者能如当年的谢安一样,可以重整山河,东山再起,是一幅有感情寄托的作品。而且,不论从人物的造型、神采还是用色方面,此画都堪称是傅抱石人物画转型时期的用心之作。

Lot 1117徐操(1899-1961) 荀灌突围纸本立轴 1937年作
124×60cm 约6.7平尺RMB: 850,000-1,000,000
荀灌,西晋人物,晋朝平南将军荀嵩之女,颍川郡临颍人。建兴三年,反晋的杜曾率领一万兵马围攻宛城。城中几乎粮尽,荀嵩意图派人致襄阳求援。当时12岁的荀灌,主动请缨出城求援。荀灌带领十几将士,穿越杜曾的重重包围,到达襄阳。南中郎将周访派遣其子周抚,会同襄城郡太守石览,援救宛城,击退了杜曾的军队。此作品既描绘了荀灌突围救父的故事。由画面中题款可知,此画作于1937年,时值日本关东军陈兵北平,居于古都北平的徐燕孙为抒写一腔孤愤,讴歌忠勇赴敌的民族精神,画此题材,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贯注了催人奋发令人深省的立意,充满了气贯长虹的阳刚之美。其突发描写抗敌女杰,运用特写手法布局,使用线描因气氛情况而异,似均有哲理,具见用心良苦。

Lot 1118齐白石(1863-1957) 搔背图纸本立轴
出 版:《齐白石画海外藏珍》P74-P75,香港荣宝斋,1994年。备 注:1.启功题签条。2.霍宗杰旧藏。
110×35cm 约3.5平尺RMB: 4,000,000-5,500,000
弗洛伊德说,幽默是“童年的复现”—不失顽皮的童真与谐趣。但幽默也是智慧和灵性的结晶。齐白石晚年的作品(尤其是人物画)常能令人捧腹,令人笑而回味。他的幽默来自丰富的阅历和对世事的解悟。此幅人物画表现的是一位老者正在用一只搔背扒子搔痒,题材新颖,幽默有趣。从题字上看,应是齐白石晚年的自比,即世人皆称其巧手妙笔,而“搔爬工处”却只有自己知道,颇有些“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意味。画中老者宽衣袒背,坐于一木制圆杌凳上,左手支腿,右手搔痒,身体前倾,头微微回转,眼神欲看向痒处,眉梢下垂,似乎有些费力。老者的身体用赭石加水形成水渍墨块,意在表现老人皮肤的松弛;轮廓用淡墨勾勒,与赭石水渍相溶,过渡自然;胡须、眉、发则用浓墨枯笔来表现硬翘的毛发质感和层次;衣纹的表现大胆而辛辣,展现出画家晚年之大写意风格愈加豪放。画面整体奇趣盎然,加之题跋与钤印在章法上相互照应,我们仿佛可以想见白石老人所谓“自嘲”的意趣所在。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