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履生微言4
0条评论 2014-11-24 09:30:08 来源:美术报 作者:陈履生

\


MOMA的生意经

纽约的MOMA每天都是人潮涌动。其吸引人自有其独特的经营之道。比如,你要花很长的时间排队买票,而买了票之后去看特展大概还要等半小时,如最近正在展出的马蒂斯的剪纸展。可是,如果花100美元入会,除了其后买票的优惠之外,会员可以不用排队直接从专门的通道进入,这对时间紧张的人来说还是合算。

中国美术的海外军团

在一个越来越国际化的现代艺术潮流中,不管你身处于世界的哪一个地方,要想获得艺术的尊严,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立场、文化态度和艺术作为。全美华人美术教授用自己不同的语言方式去表达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想,或者表现自己的政治态度、价值判断,其反映碰撞与融合的艺术探索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海外军团的力量。

先生存,后艺术

在美国从事艺术创作与中国有很大的不同,他们所面对的生活压力以及现实的种种可能性,也是一般生活在中国国内的艺术家们难以想象的。已经成为一个群体的华人美术教授以自己的艺术把中华文明传播到美国,也丰富了美国的多元文化。显然,他们的创作也不同于美国本土的艺术家,其区别正是基因中的文化差异。

今非昔比

“孔子在今天能考上中国美院吗”?王羲之在今天能考上书法博士吗?齐白石在今天能入选全国美展吗?王原祁在今天能入职国家画院吗?如此等等,可以问,也不值得去问。因为历史翻过去了无数的时代篇章,今非昔比,人事两非。孔子考不上是正常的,而齐白石不能入选也很正常,因为他们与今天的时代相去甚远。

只有美国才有的奇迹

84岁的美国艺术家罗伯特·雷曼早年曾读理科和师范各一年, 1953年,为了音乐梦想来到纽约,结果去纽约现代艺术馆当了7年的保安,脱离保安岗位不久后创作了一幅“空白画”《无题》,最近在纽约苏富比以人民币约9216万元拍出。不要说中国人,外国人也莫名其妙。因此,西方艺术中不断变换的奇迹则是见怪不怪。

理论家的贡献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一些理论家,能够把“空白画”说成——“开放作品自身在艺术概念上的意象空间,让观者也自主参与到对作品的建构中,最终成为作品在不特定限制下的作者。”这不是一般的对空白概念的阐释,而是创造出了空白的价值,创造出了罗伯特·雷曼这样的奇迹,而能够让人付出真金白银去信也不容易。

马蒂斯剪纸的感悟

马蒂斯在中国曾经被称为“马踢死”,多少带有贬义。那个时代过去了,可是在中国能够理解他的人并不多。最近马蒂斯的剪纸展在MOMA成为热门,一方面是策展人的高妙,把不为人重视的零星的剪纸从各地集中起来,蔚为大观;另一方面观众给予的热情,让人们看到了马蒂斯持久的生命力,以及他在主业之外的创造力。

编辑:孙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