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8日,科大博物馆展出出土文物。(资料图片)
日前,安徽省31所院校公布了开放公共资源的细则方案,公共资源中,包含了高校博物馆。事实上,我省一些高校的博物馆此前就一直对外开放,但人气并不旺。
现状:养在深闺人未识
目前在我省的院校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都有属于自己的博物馆。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物馆,创办于2003年,现有1200平方米,展馆面积800平方米。有书画、实物、图片三个展厅。目前收藏有老校长郭沫若的巨幅书法作品以及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藏品数百件。
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认知博物馆有电气工程厅、汽车工程厅、生物工程厅等共8个展厅,收集了早期的工程机械、通用机械、汽车、电子产品等设备1000余件。博物馆建筑面积6600平方米,利用文字、图片、实物、模型、宣传片等多种形式介绍了各类先进的机械和电子产品在农业、工业、军工领域中的应用。记者采访中获悉,该博物馆的发展史颇有“误打误撞”之感,“最早期,我们有一些颇有年代的农业机具无处安放,于是就放在了如今的展厅里,那时只是有一些这样单一类型的旧物件。后来,材料、电器、汽车等各个学科收集的宝贝们都集中到了一起,学校也多划分了场地,博物馆就这么有声有色地建起来了。”负责博物馆事宜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博物馆所展示的军用战机、军用大炮、三峡坝基岩芯等,都可以说是镇馆之宝了。
安徽师范大学博物馆位于该校图书馆内,展厅有300多平方米,还拥有好几个存放珍贵藏品的库房。博物馆的藏品是安师大历史系几代前辈的收藏、捐赠以及文物发掘而来,有很多历史悠久的珍贵宝贝。
包括我省高校在内的多所大学博物馆,都处在社会知名度不高、孤独寂寞的境地,“校外会有多少人知道这所学校里还有一座有着多种珍贵文物和藏品的博物馆呢?别说校外了,就连很多学生,可能直到毕业,也没参观过本校的博物馆。”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徐彬感慨道。
“感觉高校的博物馆就像是闺房里的姑娘,自我欣赏,少被外界所熟知。”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认知博物馆的一位老师说。
困境:缺人缺地缺资金
“我们馆目前是没有办法做到全天候开放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院长徐彬兼任该校博物馆馆长,他告诉记者,博物馆主要靠几位教师、学生助理来打理。这几位老师还承担着学校的教学、教务工作,所以无法全天接待来客。
地方小是安师大博物馆面临的第二个困境,300多平方米的展厅容纳不下库房的所有藏品,“我们库房的藏品加起来一共有3000多件,但实际展出的仅有十分之一,我们都觉得非常可惜,那么多好东西只能躺在库房里。”徐彬告诉记者,在申报经费时,省财政会拨一些经费用于博物馆的日常维护、文物鉴定、聘请人员、文物普查等,但要想运营好整个博物馆,资金还是比较缺的。“比如安保方面,由于缺乏资金,我们不可能做到像省博物院那样的安保级别。现在三把钥匙分别在三位不同的工作人员手中,这也是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安保方面所能考虑到的办法。”徐彬说。
专业人手不够等问题合肥工业大学工程认知博物馆也遇到了。“现在的几位老师可以说都是义务在做这件事,不计算工作量,也拿不到薪水。”负责博物馆事宜的一位老师告诉记者,资金方面,虽然不是很充裕,但目前还是够用的,“学校每年会拨不少经费用于博物馆建设,但我们希望增加一些编制,吸引一些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来做专业的事,确保资金能用在刀刃上。”
破题:突出自身特色
高校博物馆如何才能做到叫好又叫座?
“博物馆建在高校内,高校本身就承担着很重的社会责任,传承历史,启发培养大家的民族自豪感,这也是我们的义务。”徐彬认为,学校最好能够招收博物馆专业人员到高校博物馆工作,结合大学生以及社会上各界人士的需求,将自身的发展和大家的学习与成长结合起来,拓宽高校博物馆的生存空间。
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甘政权认为,高校博物馆要坚持特色,比如系统收藏各类藏品,对内满足教学需要,对外也要让观众看到在公共博物馆看不到的展品和展出内容,“高校博物馆不需要一味追求规模大,而是在于独特,覆盖知识、技能等多个领域,突出自身特色。”甘政权说,同时,高校博物馆要积极参与校园的文化建设,真正成为校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让博物馆‘活’起来,成为学生实践的主要场所。比如,利用有利条件,定期举办些高水平的讲座,多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逐渐寻找到大家的兴趣点。另外,还可以动员校友资源,加大捐献藏品的力度,使藏品更加丰富多样。”甘政权建议道。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