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建筑为何要修几个世纪
0条评论 2014-11-28 17:21:03 来源:99艺术网成都站 作者:李晶整合

莱茵河边的德国科隆大教堂:

\
 
建筑高度:157米,相当于现代建筑的45层楼高

建筑面积:7914平方米

建筑耗资:668,2万银塔勒(约,120亿人民币)

建造时间:1248年-1880年(前后花费632年时间)

镇堂之宝:东方三博士的遗骸&耶稣受难时所戴荆冠

\

\
 
1164年,德意志帝国皇帝、科隆大主教莱纳德征战意大利米兰时,夺得一件珍贵的战利品--朝拜初生基督的东方三圣王的遗骸。于是,科隆成为继西班牙的圣地亚图、意大利的罗马和德国的亚琛之后最有名的朝圣地。1238年,法国国王从拜占庭皇帝手中购得耶稣受难时戴的荆冠,于是巴黎成为科隆最强有力的竞争者。为保住圣地的地位,科隆主教团决定修建一座世界上最大、最完美的大教堂,来供奉这份遗骸。在当时德国这最大城市建世界第一大教堂为当时科隆主教的共同愿望。经过了几个世纪,它先后的建筑者都持有同样的信仰,而且绝对忠诚于原定计划。除了它自身特有的价值和其包含的艺术价值外,它还表现了欧洲天主教的力量和耐力。

\

耶稣受难的雕塑
 
\

中央大礼拜堂穹顶高达43.35米,中厅跨度为15.5米,各堂排有整齐的木制席位,圣职人员的座位有104个
 
自教堂完工后,科隆市政府即规定:城内所有建筑不得高过教堂,造成科隆许多大楼地上的建筑只有七、八层,地下却有四、五层之多的特殊现象。从建筑规模和装饰艺术质量来看,科隆大教堂均胜过它之前所有的哥特式建筑,因而使它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教堂之一。即便在二次大战中,75万人的科隆仅仅剩下了4万人,90%的建筑被炮火化为一片瓦砾,而这座莱茵河边的通天之塔在被击中14发炮弹后依然屹立不倒。

\

\

彩绘玻璃窗上全部都是圣经故事

教堂四壁窗户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全装有描绘圣经人物的彩色玻璃,被称为法兰西火焰式,使教堂显得更为庄严。据说,画面如此漂亮,却只有用4种颜色,而且很有讲究:金色--代表人类共有一个天堂,寓意光明和永恒;红色--代表爱;蓝色--代表信仰:绿色--代表希望和未来。在阳光反射下,这些玻璃金光闪烁,绚丽多彩。是教堂的一道独特的风景。

\
 
传说舒曼进入这个大教堂即震摄于其气势,而萌发了写作〝莱茵交响曲〞的意念。它本身既是一个传奇,也是艺术史上非常出众的题材;爬上509级的阶梯登上教堂的钟塔,在那里可以看到全世界最大的教堂吊钟,并饱览莱茵河的水色与科隆瑰丽的市容。同时,科隆大教堂是涂鸦者的天堂,这座建筑对涂鸦是很宽容的,甚至演变成了一种风格。各种文字都不会落下……看到母语了:"啊,啊……小兰天才之笔"

\

尽管在很长的时间,大教堂的建设由于经费和别的原因一度停工,但最后还是在1880年10月15日竣工,30万吨的石头,1万立方米的彩绘玻璃,632年的时光,造就了这座德国最大的教堂,并且每个构件都十分精确,时至今日,专家学者们也没有找到当时的建筑计算公式。

编辑:李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