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双年展提倡慢思考
0条评论 2014-11-29 09:42:45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曹俊杰

\
上海双年展

迎接上海双年展“成人礼”的是一场淅沥的小雨,但显然没有影响作为上海市文化名片形象的号召力,11月22日开幕当天就有上千人涌入上海双年展的举办地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作为第十届上海双年展——这也是上海双年展历经第18年,以“社会工厂”为主题的上海双年展,延续了艺术与社会互动关系这一渊源,聚焦了“社会性生产”和“社会事实”两大话题。有中外70多位艺术家的近100件作品布局其中。

“本届双年展是向大家展示社会关系在社会生产中出现的脆弱和张力。”总策展人安塞姆·弗兰克说道。

作品偏深度,而非有趣

与往届上海双年展众多互动装置或是炫目的作品不同,今年的上海双年展作品更加容易让观众沉入深深的思考,而不是到此一游式的走马观花。

这或许和总策展人的背景有关,安塞姆·弗兰克是一位来自德国的作家型策展人,策展人对于文本的重视可能成为观众理解作品的负担,但另一方面加深了双年展的深度。

走进博物馆的大厅,迎面相对的是一句箴言:实事求是。这是特别委

托作曲家阿普灵格创作的主题。一架钢琴接上了电源和程序,每过十分钟就会若干琴键同时按下,演奏出中文“实事求是”的拟声,拙劣的发声引人发笑。“教钢琴学中文”似乎有点“对牛弹琴”的意味。

当然,除了这种隐匿性的基调,艺术家尼古拉斯·布斯曼的现场表演作品《新闻蓝调》则是深入浅出型的存在。艺术家找来一群专业不同、背景各异的上海本地歌唱表演者,他们使用当日的报纸作为道具,用歌喉将新闻内容唱出来,与现场观众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

艺术家希望借此揭示我们的各种情感,以及我们每天在大量新闻包围下的自我存在问题。从结构上看,这部音乐作曲项目就像一个游戏,表演者要么跟着别人的节奏演唱,要么自己领唱。因此,作品强调了集体的动态、力量和伪装。

而艺术家刘鼎的声音装置《1999》是现场占地面积最大、互动者最多的作品之一,几十个整齐排列着的电话亭,拿起听筒,里面马上传出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或是一些艺术家和其他人的对谈。艺术家希望借由作品传达他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察及经验,他认为中国知识生产从前到至今的改变微乎其微。

一些影像作品可能是这次双年展中比较出彩的部分,艺术家黄汉民带来的《世界之窗》是用业已淘汰的十几台老旧电视机,穿插播放航天员的视频和越剧舞台表演的视频,艺术家故意让视频中出现的人物的动作调整到同帧的速度,看上去这些航天员的动作与舞台上的戏曲人物一样别无二致。

而在二楼展厅,艺术家赵亮关于矿工的投影影片《黑脸,白脸》则提供了一种人文情怀的视角,这是三个并列播放的视频:黑脸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作后充满煤灰的脸;白脸则是一个石灰厂工人工作后满是石灰粉末的脸;一个头发凌乱的农民工背影;三个矿山场景。艺术家用放大的特写面部镜头进行长时间对比,让人感觉身为底层社会生产关系人群的辛酸和坚毅。

展览的作品大都围绕着“生产”或“现实”而展开,现实的构造很可能是非常写实的,也可能是超现实的,生产的发生,则传递着不一样的社会关系元素。有些创意就如同能在噪音中听到信号一样,几乎每件作品都蕴藏着艺术家自我发现的故事在其中。

双年展提倡慢思考

撇去了那些先锋的、形式感的外衣,本届双年展在文本表达上更凸显出了其作为双年展艺术品的文化意义,当吸引观众已经不再成为双年展的首要目标之后——事实上,仅仅在上海双年展开幕日期附近,上海就有包括新开张的21世纪民生美术馆在内的各个场馆的展览,同样人流如织。双年展也开始可以自信地对文化现实提出一些批判。

这些批判的起点,首先是来自这位上海双年展历史上首位外籍策展人。“社会工厂帮我们回顾整个现代性对社会生活带来变革的这样一个过程,确实带来了很多的冲击。当代艺术就是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到社会的各种潮流。当代艺术对于社会变革、重塑带来的影响,这是我希望讨论的。”安塞姆·弗兰克说。这位德国人在这个陌生的国度,花费了十个月时间来观察这个国家的现实状况。

与往届双年展相比,除了作品更趋人思考外,艺术家也整体偏向于年轻,在策展人看来,年轻一代的艺术家的创意或许更能代表了以革新为目标的未来。“出新”也免不了“推陈”。也因此,展览中来自历史记忆的木刻版画或许是双年展中一块很重要的线索,来自老一代木刻版画家赵延年的60张关于鲁迅作品《阿Q正传》的版画,形成了接近40年跨度的创作周期。

“社会性的生产”包括生产各种符号、抽象图像和概念性泛化结论,它与体系构建及物质文化的创造同步进行。此外,它还包括由生产出的各种符号组成的一种特殊经济体、符号与功能、意义及事物其间“鲜活”而又模糊的关系。正是因为这种复杂交错的渊源,“社会事实”处在实际与可能性之间的灰色地带,总是若隐若现,永远不可能被人们完全参透。

安塞姆·弗兰克表示:“上海双年展举办了第十届,这次与以往不同的是,希望展示更为宏观、缓慢呈现的文化意义。以往的几届双年展,意在表现变化年代中的快节奏步伐。今年,我想让大家停下来喘口气,静静思考社会的缓慢改变。文化、艺术、科学、语言需要很多时间来积累改变,思考这些也需要花时间,目前,在世界各地,这样更深层次的思考也在渐渐成形。”

“艺术有别于其他形式的历史记录,它具有独特的功能,能折射人们的经历。此次双年展将探讨主观体验及其与历史性和集体化进程的联系。艺术可以将主观性及社会性的产生过程作为一个亦庄亦谐的创作主题。此次双年展希望展示主观体验与现代性逻辑、其合理化和标准化、以及主观性的技术介入之间的强烈对比。在此次双年展上,中外艺术家将齐聚上海探讨这个主题,他们都拥有共同的信念,即真理只能通过社会经验来评判”。他说。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