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参”张晋个展亮相元典美术馆 以艺术的名义重头再来
0条评论 2014-11-29 17:29:10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杨雷
2014年11月29日下午,“晚参”张晋个展在元典美术馆开幕,提到张晋也许很多人会疑问,哪个张晋?如果问问年轻的艺术“圈里人”,估计没几个能对这个张晋有所认识。

哪个“张晋”?

从搜索引擎上查找这个名字,可以出来103000个结果,加上“艺术家”三字,也还有25700个结果。而今天个展的这位艺术家张晋,却在所有的搜索里找不到。

艺术圈是个容易淡忘的群体,正如几月前隋建国先生所说“三年一代艺术工作者”,三年没有动静的艺术家,基本就淡出了人们的记忆。这个常被误会是“演艺圈过来串场”的张晋,有整整十年没有在国内做过任何举动。

这次,沉寂了数年的张晋,磨拳霍霍地准备大展身手了,他也不是没有大展过身手,从2004年的“城市红装——法国当代艺术展”到2008年的奥运接火遗址雕塑景观公园,没有一件不是“大事”,个人在事件的宏大叙事背景下,显得渺小而无足轻重。而在蛰伏的数年时间里,张晋也一直在寻找一个重新亮相的定位,最终,对艺术的坚持,让他仍然选择了艺术家的身份作为自己的标签。

然而,他却不是那种可以符号化的艺术家。从早年跟黄锐一起玩当代的陶艺尝试,到后来跟Pierre Hyughe等法国大师一起跨界合作,颠覆保守传统的文化古城,他不在任何一个形式与模式里停留。这个年过不惑依然玩心不减的老少年一直都不按牌理出牌,他对世界有自己的一套认识与逻辑,有时候让旁人大跌眼镜却又不得不击节称绝。在经过数年的自我解读与梳理之后,他通过两件老作品的新呈现,来交出一份答卷,完成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迈出承前启后的一步。

这次在元典美术馆展出的作品,一件是甫一面世就遭到封禁的作品,一件是历经十年完成的作品。他说,做了十年,其实或者应该说是等了十年,等待一个合适的时间地点来亮相。在中戏舞美系的学习背景,让他的作品总是带有强烈的舞台感。在他的眼里,作品不是一个孤立的物件,是与时间、空间反复对话交错的产物,你不可能在脱离了空间的情况下去看他的作品,也不可能忽略身在其中的时间流逝。从90年代就转战国外艺术领域的张晋,也许错过了在国内攒人气的时光,却拥有了不一样的视角与眼界,让他更专注于作品的细节及完整度,而不计成本地去完成它们。也许这也能解释他为什么最终选择艺术家的标签,因为只有这样,所有的执着与不妥协才合情合理。

这一个张晋,不是演员,不是摄影师,他不在镜头前,也不在镜头后。他在自己搭建的舞台上,华丽转身,从头再来,以艺术的名义。

听他们评论“张晋”的艺术作品

关于本次展览,著名艺术家隋建国介绍到,“鲁人张晋在他自己的新作品里也用中国人自己祖宗的元素,但他是继承鲁迅的衣钵,站在批判的立场上使用。太师椅,灵壁石,充满了象征和寓意。你要是喜欢这些祖宗的元素,拿回去摆在家里,晚上一定会做个好梦。好一个张晋,十年磨一剑,大立柜一分四份,为得是把四大宗教用四种工艺勒刻成形,为人类也为自己立个镜归个根。汉人的桌椅橱柜本是模仿建筑而来,展览现场让观众身体出入家具,让山中顽石穿透椅面,张晋从立体造型借剧场空间,上溯到园林建筑之根,将元典空间的楼上楼下幻化为山河林苑。”

艺术家张晋在2008年时从遇到过一场车祸,昏迷十几天后又活过来了。作为本次展览学术主持的王度谈到,“这个死而复生的人到底在和死神约会那会儿受了点什么教育?”

谈到这次的展览作品,王度说,“应该坐在官椅上的呆滞肥胖阴沉凶险的躯体,被不敲不会响的更无生气的石头替换并悬置于空中。这样的置换和再构隐喻了什么?是个体意识卷入了社会生态恶性循环的悖论中,思想就不由分说的蒸发了?就成了飘浮在空气中的物质如同雾霾或者石头木头?”

“大柜,在张晋的意向中大约是浑浊的现实世界的替代品,他要窥视它的内部。结果,被肢解的大柜肌理截面竟然是色彩绚丽悦目的几组宗教图像!窥视者被打回原地,大柜内部那些经典的图式较之大柜外表的浑浊更加蔑视智商。一个大柜肢解为四,一个不可知繁殖了四个不可知,跟谁说去?”

编辑:李杨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