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开幕
0条评论 2014-12-07 03:21:15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赵成帅
\

主策展人董冰峰开幕式致辞

2014年12月6日下午,“影舞之眼•视域之外”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在深圳华侨城创意文化园开幕。本届双年展由董冰峰、郑慧华、何金芳组成策展团队,持续近一年的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由“流动论坛”、“竞赛单元”和“主题展”三个主要部分组成。自2014年4月起,还先后在北京、香港、台北、深圳四地开展了多场主题论坛,开幕当天是“竞赛单元”和“主题展”的展览展示部分。
 
董冰峰认为将动画引向主题展的当代艺术范畴是本届双年展的特质,他认为“‘影舞之眼,视域之外’包含了策划团队对本届独立动画双年展的‘所见之物’及其可能延展的问题意识的‘视觉性’的思考,‘所见之物’包括了主题展中所展示的影片、影像与机器、装置及空间等要素,‘视觉性’则是对上述‘所见之物’的历史描述、话语方式与再现机制的全面讨论。”

\

\
 
开幕式上冯梦波现场用幻灯片和电音创作作品《幻灯》

在开幕式上,经过半年多作品征选和两轮评审的“竞赛单元”公布了获奖情况,黄炳以《太阳留住我》斩获独立动画创新奖,新锐导演奖获得者为沈杰的《马》,而“独立动画组委会大奖”则由来自伊朗的扎林•沙拉稀(Zarin Salahi)凭借《向休息区靠近》摘得。
 
主题展开幕现场的另一大亮点是艺术家冯梦波的现场表演——《幻灯》。冯梦波作为本届双年展的“大师工作坊”的艺术家,特别带来这件为双年展开幕而创作的作品。冯梦波说:“小时候,我最喜欢的就是看幻灯片。当时幻灯是主要的宣传工具,不但有官方发行的幻灯片,还有各单位自制的节目。幻灯的技术被发挥到极限:双片推送变成双帧循环动画;镜头创造景深;罐头盒用钉子打孔旋转成星空;点火或放烟……内容更是无奇不有。《幻灯》是我用收藏的幻灯片重新编排,用多台幻灯机、薄膜唱片和鼓,讲述一个人的故事。”

\
 
位于展厅入口的刘韡作品《彩色》
 
刘韡用随意的方式记录了他工作室周遭的生活,其观念正在于其方法,“ 色彩条随时把他们拉进来, 把他们列入到全球秩序中,或者作品的次序当中去。我觉得这个街区特别漂亮,很有力量感,是最真实的一个现实。我把他们自然的呈现,通过我的分类把整个的状态分格出来——这是一个横向的格;纵向的格就是彩色的色块,隔离之间的空隙。一方面是隔离,一方面是拉近。拍摄是随机的,所有的拍摄与图像都是无所谓的,自然而然。”

\

日本艺术家泽拓参展作品《线性构造》
 
而台湾艺术家袁广鸣的作品《城市失格》系列是艺术家用2个月时间在不同时刻俯拍台北西门町,完成了300张图像,最后将这300张不同时刻拍摄的影像重叠在同一张照片上,300个不同的时刻压缩成一个平面时间,在新的图像中他舍弃了西门町中的所有人物及车辆。

\

哈伦·法兰基参展作品
 
而哈伦·法兰基的参展作品与电影史上第一部公开放映的电影作品《工人离开工厂》同名,他以里昂卢米埃兄弟的电影中拍摄的工厂工人片段为起点,截取了此后诸多电影作品中的工人阶级生存状态,拼接在一起,并发表了同名论文,意在考查电影的观看与制作机制如何影响了社会的意识形态进程。

\

印度艺术家兰博·卡勒卡参展作品
 
自2014年4月起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已经举办了三场流动论坛、两场“大师工作坊”讲座、“竞赛单元”入围作品也已展览期间进行了多场展映。其中竞赛单元入围作品,计64位导演,70部作品,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瑞士、伊朗、日本、俄罗斯、英国和美国等地;主题展中的42位艺术家的55件参展作品来自包括韩国、日本、印度、南非、德国、美国、卢森堡、新加坡、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等11个国家和地区。陆续在北京、香港和台北三地举办的三场学术论坛,共邀请了11位学者与艺术家做主题发言。截止到双年展开幕,双年展出版的图录收录了三场论坛中的8篇专文和双年展策展团队特别撰写和邀约的5篇专文。在主题展开幕期间,将于12月1日——5日展映 “竞赛单元”的入围作品和印度艺术家Ranbir操刀的“大师工作坊”,以及主题为“社会状况中的影像艺术与美术馆策展”的论坛和多场讲座等。

\

德国艺术家Hito Steyerl参展作品《流动性公司》
 
正如参展德国艺术家Hito Steyerl为另一位年中突然离世的参展德国艺术家Harun Farocki所写的纪念文章《开头》所言:“电影导演至今只能以几种方式再现世界,而真正关键的是创造出不同的世界。”作为国内第一个以独立动画为主题的双年展,也正是出于同样的价值追求。本届独立动画双年展将持续到2015年3月6日。

\

艺术家周啸虎参展作品《反蒙太奇-党同伐异》

\

台湾艺术家徐哲瑜参展作品《完美嫌疑犯》

\

电影放映展厅
 
附录:第二届深圳独立动画双年展主题展艺术家(28位/组,38人):
 
1. 郑曦然(美国)
2. 丛峰(中国)
3.哈伦·法罗基(德国)
4.冯梦波(中国)
5.高重黎(中国台湾)
6.兰博·卡勒卡(印度)
7.威廉·肯特里奇(南非)
8.张宗完(韩国)
9.李庸白(韩国)
10.雷磊(中国)
11.林育荣(新加坡)
12.刘韡(中国)
13.朱迪·麦克(美国)
14.文敬媛和全浚皓(韩国)
15.邱黯雄(中国)
16.汉斯·里希特、沃特·鲁特曼、维京·埃格琳、鲁道夫·普芬宁格、贝特霍尔德·巴托施、洛特·蕾妮、奥斯卡·费钦格(德国)
17.林恩·萨克斯(美国)
18.泽拓(日本)
19.莉莲·施瓦兹(美国)
20.希托·史德耶尔(德国)
21.谢素梅(卢森堡)
22.WAZA小组(中国)
23.帕维尔·沃伊塔希克、托比·李和恩斯特·卡雷尔(美国)
24.许哲瑜(中国台湾)
25.袁广鸣(中国台湾)
26.周滔(中国)
27.周啸虎(中国)
28.朱加(中国)

编辑:赵成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