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与论坛] “M Home:随寓而安”——现代空间绘画
2014.12.13 星期六 10:00-12:00
UCCA 报告厅
嘉宾:林明弘
主持:刘秀仪
对于艺术家而言,绘画是一种主观化的实践方式,对于绘画的消费者而言(无论消费者是收藏家、观众),总是在个体自我意识的主观性和试图步入艺术家创作后台的双向维度中对待图像。今天,图像早已从公共空间侵入到个体空间,在消费文化的主导下,图像类型的丰富程度、图像被鼓励生产和消费的迅速程度,已经令人目不暇接。图像能否依然带来沉思或凝视的意义,进而启迪我们对生活的感知?空间绘画又是如何改变和影响观众的欣赏习惯的?以及绘画在三维空间内,如何凝固日常的视觉经验?
[讲座与论坛] “M Home:随寓而安”——“请进”:走进艺术家的家
2014.12.13 星期六 15:00-17:00
UCCA 报告厅
嘉宾:林天苗,王功新
主持:刘秀仪
家是栖居的空间,也是建立社会结构的单位。艺术空间则是感官分配的场域,二者的功能区分明显。艺术家的居住空间是两者交界之处,作为“M Home:随寓而安”展览系列讲座,UCCA邀请了参展艺术家林天苗女士及其丈夫、同为艺术家的王功新先生一起来畅谈艺术家的居住与创作空间。
林天苗、王功新夫妇近年从北京市中心的四合院搬出,举家迁往杨各庄的乡下,设计并建筑了一个巨大、温馨又结构严谨的“大农舍”,过着恬静自足的乡村生活。这对儿对于生活有着独特理解与感悟的艺术家夫妇,将家与工作室、艺术作品与建筑圆融于一体。通过本次讲座,让我们跟随艺术家的脚步走进他们的居住与创作空间,探讨艺术与生活的平衡点。
[讲座与论坛] 录像局系列讲座之七:实镜秀
2014.12.14 星期日 13:30-15:30
UCCA 报告厅
嘉宾:余政达
主持:杨北辰
“录像局系列讲座”的第七场,台湾青年艺术家余政达将围绕自身录像创作中的特质娓娓道来。在余政达的录像作品中,带有浓厚的即兴表演特质,他经常与非专业的演员合作,犹如一场场真人实验;诙谐地处理了常人在他所设置的语言游戏下的表演方式。喜爱看实镜秀的他,深深地被这种特殊的拍摄与剪辑方式吸引。
[讲座与论坛] “M Home:随寓而安”——家、光和可视世界
2014.12.14 星期日 14:00-16:00
UCCA 大客厅
对谈嘉宾:陈文波,王郁洋
策划及主持:尤洋
居住者和家的物理关系由存在的光来建构,这一过程往往是在无意识中接受和完成的,即与通常意义上的体验性互动不同,也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向度。光带来不可言之的情绪,进而从从视觉-生理-意识的逻辑上影响到居者的精神状态,比如参展艺术家王郁洋作品通过对人类脑部神经系统的生理刺激,非常直接地连接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定义“空间”的可侵入性。光同样在符号层面代表着关于家的梦想和现实,比如在另一位参展艺术家陈文波的绘画作品中,反复出现的非自然、物质化后的光芒,反思着我们今天的景观生活。
UCCA展览“M Home:随寓而安——红星美凯龙艺术大展”策展团队之一、UCCA副馆长尤洋将在此场讲座中与两位参展艺术家展开对话,以艺术家为此次展览所创作的艺术作品理念出发,讨论光与今天家居空间中隐形和显性的关联。
[讲座与论坛] 录像局系列讲座之八:词与光
2014.12.14 星期日 16:00-18:00
UCCA 报告厅
嘉宾:让-菲利普·图森
主持:陈侗
比利时作家、电影导演和视觉艺术家让·菲利普·图森以“玛丽”为中心人物的系列小说已经写到了第四部。从第二部《逃跑》开始,他就尝试将小说内容拍摄成录像短片作品,其中两部的拍摄地都是在中国广州。目前,他在正在拍摄第三部作品:来自小说《裸》中的一个场景。为什么一个小说家对录像创作感兴趣?他为何会选取这样的方式从事录像创作实践?讲座中,图森将谈到他的艺术理念,包括小说中的视觉元素、电影实践和思考、他所接触和参与到的当代艺术实践以及他所关心的法国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和罗伯格里耶等等。图森对视觉艺术的追求,既有新小说文脉的影响,更来自他对自身作家身份的转换与理解。
编辑: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