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币秋拍呈现些许暖意
0条评论 2014-12-12 10:17:57 来源:中国商网 

金银锭

今年秋拍金银锭板块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各大拍卖公司都集中力量推出了一系列历代精品,且大多数都名花有主,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刘翔:此次中国嘉德的一枚金代“行人郝震”五十两银铤以及北京诚轩的一枚蒙元时期的“平阳路征收课税所五十两”银铤最终都以高价成交,充分表明在整体经济环境不景气的情况下,银锭市场正在回暖。特别是“平阳路五十两银铤”,它本身的品相很一般,但是最终却以46万元成交,让人振奋。46万元虽然不是一个最高价,但是在当前的大环境下,这样一个普通品相的银锭最终却能以如此高价成交,难能可贵。而上述这些都说明,银锭里高古品种的价格依然坚挺。此外,一些海外回流的流传有绪的藏品则更容易被认可。

再者,一些传统的名誉品,比如清湖北“江汉关同治八年”五十两银锭,最终以48.3万元的价格成交。这说明名誉品的市场比较稳固,还是能够被市场所接受的。而从藏家的角度来看,此次秋拍能够去竞拍的人,我看都是真正喜欢银锭的人,是真正的藏家;挤掉了以前的那些水分,投机的、炒作的生意人都不见了踪影。说到底,人们对银锭价值的认识不是简单的价格的认知,毕竟它还具有货币史方面的重大意义,所以真正的买家都是高端人群。

有人说,这次秋拍有不少无底价的拍品,感觉市场还是不好。其实那些说明不了问题,那可能只是拍卖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因为只要拍品好,有没有底价都不会影响它的最终成交价。事实上,最终的成交价也证明了这一点。

张鹏:就整体品质而言,今秋中国嘉德、北京诚轩等拍卖公司的拍品都涉及到了金银锭领域的各个门项,而且都有精品捧出,早期、明代、清代的金银锭都有一些比较夺目的拍品。比起春拍来,要出色很多。当然,比起高峰时期的多数拍品都是天价成交,如今的市场状况则要冷静许多,而这也恰恰说明现在的藏家较为理性,不再追高。

就价格层面而言,我认为品相和品种两极分化严重。好品种好品相的锭子价格依旧坚挺,买盘比较明确;好品种差品相的成交则比较乏力,除非价格具有诱惑力,才会有人出手;而差品种差品相,则是无论多便宜都不会有人出手的。就秋拍的成交比例来说,我个人认为还是要比春拍好很多。首先,春拍的拍品不如秋拍好,其次秋拍拍卖公司都压低了估价,使得成交率不错。所以综合来看,金银锭拍卖的整体价格较春拍有所抬头。

纸币

今年秋拍,中国嘉德推出“名家集藏·纸钞”专场,共有拍品881件,成交率为78%,其古代纸钞部分成交状况较好。如一件十分罕见的“元代至元通行宝钞贰贯”纸钞珍品,最终以29.9万元成交。北京保利纸币专场推出167件拍品,成交率超70%。北京诚轩纸币专场共约1075件拍品,成交率为78%。

王洁:今年秋拍中的纸币虽然整体没有太大亮点,且各家拍卖公司的成交率、成交额均不见新高,但各自都有吸引藏家关注的亮点,比如中国嘉德的几枚罕见珍稀纸币,北京诚轩的中国农民银行纸币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随着藏界对清末民国初期中国金融史研究的不断深入、学术视野的不断拓展,近年来的清代纸钞越来越受市场关注,如中国嘉德上拍的“大清宝钞一套八枚”以21.275万元成交,但为数众多的民国时期纸钞成交价远不及明清纸钞。

从成交数据上不难看出,现在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向纸钞收藏的纵深发展,注重学术研究,关注比较稀少的古代纸钞品种。拍场的各项指标在许多藏家看来是行情不好的鲜明表现,之所以如此,一是整体经济环境的严峻依然对整个艺术品拍卖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二是电子盘也分流了部分资金,而年底资金普遍较为紧张的状况也在影响市场。

曹冲冲:从目前的拍卖市场表现来看,理性的回归,整体行情平稳发展还有所上升,已经成为市场的常态。

比如全国有十多家拍卖公司都涉足纸币,且成交率普遍在五至六七成,虽然文交所电子盘将少部分纸币引入炒作的漩涡,但如今的拍卖依然成为纸币行情的风向标。另外,网络和实体店的交易、拍卖已在钱币交易领域形成了共性又互补、细分的市场格局,如拍卖更为高档、权威和专业,而真正的藏家也对拍卖极为重视与青睐,网络交易更频繁但缺乏高价品诞生。正因如此,各家拍卖公司也都大显神通、各有法宝,纸币的价格也因市场交易主体越来越多而变得较为明朗。如今也就不会再像多年前的纸币市场那样,时不时有天价拍品出现,现在不但好东西的品种多而且可选择的余地也大,地方性纸币也能创出新高。

编辑:陈荷梅

标签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