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MS2014】第二单元圆桌讨论:多元化的艺术市场需要支持、引导和培养
0条评论 2014-12-12 17:52:2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4年12月12日,由北京市文化局、中国拍卖行业协会作为指导单位,99艺术网主办的第五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坛(CAMS2014)在北京金茂万丽酒店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转型:艺术市场的未来之路"为主题,聚焦"碰撞:全球艺术品市场新形象"、"融合:艺术市场经营的多元化"、"渗透:艺术收藏与消费的共生"三个主题论坛,旨在搭建中国艺术品行业领袖深层对话的高端交流平台,为中国艺术品行业把脉,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单元由《艺术财经》杂志出版人兼主编顾维洁主持,议题围绕"融合:艺术市场经营的多元化"展开。苏富比(北京)总裁温桂华、北京匡时拍卖董事长董国强、北京荣宝拍卖总经理刘尚勇将发表主题演讲,圆桌讨论嘉宾为苏富比(北京)总裁温桂华、罗芙奥艺术集团董事长王镇华、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艺术品市场评论人季涛、广州华艺拍卖执行董事兼艺术总监王野夫和北京保利拍卖现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参与了圆桌讨论,以下为讨论实录:

\

第二单元圆桌会议现场
 
顾维洁:刚才刘总谈得很具体,而且也很有概念性地讲了一下关于市场、拍卖行、新常态之下的市场应该怎么样。下面进行到圆桌讨论环节,有请:苏富比北京拍卖有限公司总裁温桂华女士;罗芙奥艺术集团董事长王镇华先生;北京画廊协会会长程昕东先生;艺术品市场评论人季涛先生;广州华艺拍卖执行董事兼艺术总监王野夫先生;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现代艺术部总经理贾伟女士。

谢谢各位,刚才讲到艺术品经营的多样化的问题,其实刚刚温总也说艺术品市场多样化当然不仅仅是表现在拍卖行板块的结构的改变,服务的精准,市场的细分上面,温总也说多样化里面包括艺术创作、社会认同、藏家结构的改变、板块经营的改变等等。就请在座的继续谈一下。

王野夫:作为从广州来的代表,我们公司做这个行业很长时间,我们过去是广州嘉德。我们一直像广州一样,天气很好,吃的又好,所以说有了自己的一方乐土。但是经过十几年以后,有了自己的爱好或是有了自己想做一点事情的愿望,因为喜欢上这个行业了。所以我们在2011年就更名,现在叫"华艺国际"。

华艺国际的标识也是徐冰先生给我们写的,已经表明了我们的态度。今天说到的这些问题,因为我们一直躲在广州,我们是对拍卖很了解,但是从来没有资格去发声,因为我们太小、太远,直线距离都要两千公里。所以我们在11年的时候更名,旗下有一间做了15年的画廊,到今年已经做了16年,我们又做了第三届广州大学生艺术博览会,这都是在我们更名以后完成的,我们早早地就回避了现在的问题。也就是说2010年、2011年火爆的市场我们从来没有感受到,今天冷了或者昨天冷了,08年的时候金融危机我们也没有感觉到多么冷,就跟广州一样,所以我们也习惯了这样的地方。其实我们的目标,我们给自己的定位很清晰,我们很早就开始做到了中国书画只占我们公司50%,这是我们的战略;第二我们很早就要做到了我们在产业链上是一个比较齐全的公司,我们有画廊、有从大学生抓起的艺术博览会,包括我们对当代艺术的介入,实际上我们精准的定位就是我们要做一家有特色的拍卖公司。

顾维洁:请季涛老师从艺术评论人的角度来说一下对市场的一个多样化经营的看法,季老师也是我们的专栏作者,而且他介入拍卖特别长的时间。

季涛:谢谢顾主编。很高兴有机会跟大家来见面聊一聊市场的问题,在座的各位都是专家、各个领域的专家,我是杂家,属于一个旁观者、观察者,从我的角度谈一下这个题目,关于艺术品市场多元化。

从营销理论上讲,多样化一直跟专业化相互并行。对于一个拍卖公司的企业模式在最初经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多样化打头,一开始是尝试性的进行多样化,然后慢慢走向品牌、专业化,可能后来才会走向一定品牌指示下的多样化,基本上是这样一个过程。

大家都知道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品牌非常重要,没有一个良好的品牌是很难谈专业化,也很难做到多样化。大家都知道拍卖公司就是靠品牌推动,不是靠资金推动,也不完全靠其他原因的推动。所以像我们看到佳士得、苏富比这样的公司,包括保利、嘉德这样的拍卖公司做到今天,做得很好,为什么?因为他们的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品牌定位。我想说多样化是有前提的,多样化是一定要有品牌支持的,如果一个公司连自己固定好的美誉品牌都没有,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公司,而且没有一个很好的信任度和美誉度。做品牌延伸,再做其他多样化的东西会有问题。相当于跟刚刚成立的公司一样,你的客户成交额都没有表现,等于把一个大公司、老公司做成一个新公司。

我们观察到佳士得、苏富比这两年当代水墨做得风声水起,当代艺术在香港拍卖过亿,包括上海佳士得这次做"当代设计",20件东西,全部成交,1200万的成交额,这本来是一个新的尝试、一种创新,但是为什么能做好?为什么上来第一步就能成功?就是因为它有一个品牌,有佳士得、苏富比全球品牌的支撑以及客户资源的支撑,不在于东西多,在于它的少而精,我想说前提必须有品牌。

为什么现在市场需要多元化?这取决于市场遇到的一些问题。主要有这几点,一是价格不高,大家要寻找价格洼地;第二赝品过多,尤其是古董、书画,要寻找赝品少的领域,让初学者进入;第三,消费者的需求现在很多慢慢从投资型转成收藏型、消费型,所以当代的东西能够进来;第四,有些拍卖行需要品牌形象创新的需求。这两年我们看到很多当代水墨、当代艺术、当代玉雕、80后当代油画的推出,包括佛像专场、古玩专场,都表示在目前的状况下急需要一些补充、需要提供给买家一些真实的、有价值洼地的和有未来增值空间的东西,来吸引更多的新买家进入,所以我觉得是很必要的。虽然董总讲了,这个东西占的比例不一定很高,可能就是几千万,几百万,但是带有未来的潜力,比如当代水墨、玉雕、珠宝、首饰都有未来的潜力,佳士得每年香港的珠宝首饰占1/4-1/5,我们的珠宝首饰这次保利不错,1.2亿,包括手表,平均各个公司来说就在几千万,就是占1%、2%,非常低,人家占百分之二十几,原因是什么?这代表我们未来的发展空间,大家做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尝试不光是炒一把或者是随便做,我觉得是代表了从投资向收藏消费的转型中对未来的一种期待。谢谢大家!

\

参与第二单元讨论的嘉宾合影
 
顾维洁:刚才听了各种国内拍卖公司对多样化经营的阐释,下面请来自台湾罗芙奥的王镇华先生说说台湾市场的结构。

王镇华:主持人、各位嘉宾大家好!早上大家对于今年市场做了一个回顾,基本上我感觉下来,大家都认为秋拍没有春拍整体的表现好。罗芙奥是在台北跟香港两地拍卖,罗芙奥的秋拍刚刚结束,上星期天艺术品刚刚结束。跟春拍那一场总额上来说应该差不多,但是的确明显可以观察到行家对于高价拍品,比如这次有几件重要的赵无极作品,非常理性。我的看法是价格在3000万台币以上的价格,一直到一亿多,比如这次的封面之前内部评估可以拍到1亿3-1亿5台币,因为春拍类似的精品,尺幅大一点拍到2亿4千万台币,最后这个封面只拍了1.1亿台币,类似这样的情况的呈现藏家是蛮理性的。其实现在有一些原因,早上有讨论到说是不是有资金效益的问题,在大陆的某些买家、藏家最近股市这么火肯定是有一些人把资金拨到股市上去。我个人认为一定是有资金排挤效应的,可是我没有看到那么悲观,我的看法是短期内有资金排挤的效应,可是我个人认为,这一拨大陆的股市是经过长时间的一个整理,并不是一个短期会有大幅的波动。我认为到了明年春拍的时候,大概4月、6月的时候,应该有一些从股票市场取得投资回报,一样归到艺术市场,总结我的看法是短时间资金排挤效应肯定有,但是我是比较偏向乐观一点,接下来是跟大家报告一下罗芙奥在台湾、香港市场整个我个人的观察。

\

罗芙奥艺术集团董事长  王镇华
 
这几年存在一个问题是委卖人明明知道谁有很好的作品,其实他还是有意愿想拿出来上拍,可是他都要一个我们认为超过市场上非常高的价格,这也是同业碰到的问题。以前当我们公司像常玉有一些大作品拍得很高,也很高兴,但是也很忧心,因为下次征件的时候委卖人又会坐地喊价,会要一个非常高的价格,如果放弃就没有办法拿出来上拍,可是照他的价钱签约拿过来就会造成招商上有大的困难,大家会觉得价钱很高。拍卖公司很大的情况是对精品级的作品上在征集上碰到价格问题。我们公司在香港、台湾拍卖,尤其在台湾来说,对于整个艺术市场以拍卖业来讲,我认为还是比较平稳一点。中间投标的人很多是以兴趣的成份来买,以纯投资,把艺术品当纯投资目的的人占的并不是太多,所以有这样的一个经过多年培养这些艺术界心态的收藏人口下来,所以比较不会因为市场的价格太大的波动,他们就完全离开了市场。

罗芙奥未来在多元化上,我想正因为现在拍卖业精品征集上有一些瓶颈,偶然公司的策略是一直做艺术品私洽,我们重心位移,明年会把罗芙奥做私洽的部分加大,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公司罗芙奥私洽的过程,2002年时候开始第一次引进欧洲印象派大师为主的作品,做了私洽展售,未来几年将也一直进行相关作品的私洽,本身欧美这些比较好的艺术家的精品、金额是很大的,事实上只要销售几件作品秋收等于我们在一般的拍卖会总额。在现在这样一个拍卖背景下,明年会在这个方面继续加大力度。

另外两年前我们公司曾经有投资做了一个"艺术仓储管理公司",主要是结合产业做一个多元的发展,可以服务藏家,这个方面我们公司的问题是很多藏家不习惯把艺术品交给专业机构做管理,大家还是喜欢放在自己的地方,这一块的调整是,大型装置以保藏的服务为主,画册部分把这部分单元屏掉,另外电商这块赵旭非常赞同,我也觉得是趋势,也在琢磨这一块,我感觉在未来几年当中透过电商交易大部分金额比较亲切一点,高额的艺术品透过电商买卖要非常长的一些时间才能够慢慢形成,这是有关于我们公司的一个情况。

编辑:李晶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