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故居私搭乱建严重 破烂不堪
0条评论
2014-12-16 09:15:51 来源:法制晚报
近日,著名主持人、北大新传学院副教授阿忆(周忆军)发微博称,位于清华西院42、43号的王国维故居,因私搭乱建严重,已破坏了原有格局,“找不到一处好看的背景”。
高校里的名人故居,被改变原状的情况还有不少。记者走访发现,清华新林院中的梁林故居被发廊、出租屋包围。冯友兰、马寅初等人住过的北大燕南园成了大杂院。
探访
清华西院42、43号 王国维故居
过道窄线缆交错 房间出租作书院
12月11日,阿忆在其微博上称,清华西院42、43号的王国维故居,“私搭乱建严重,四处破烂不堪,过道狭小逼仄,破坏了原有格局”。他认为,这么重要的名人故居“应该收拾收拾”。
昨天,记者来到清华西院42、43号探访。顺着狭窄的过道进去,看到大大小小的多间房子。建筑外墙有上年头的灰砖、红砖,也有看着很新的石板。有的房子装了防盗窗、防盗门,各种线缆交错着从地面“爬上”墙头。
院内有房间对外出租,墙上贴着类似入住须知的告示。记者敲开42号的一间房子,里面的人称该房由清华美院的毕业生租用,做成一间书院,平时办些沙龙活动。记者看到,房内基本保持了原貌,但也做过装修,还向外增筑了部分空间。
故居旧事
人生最后两年 大师在此度过
清华新闻网上一篇题为《王国维故居:清刚之气永在天壤》的文章中提到,王国维于1925年搬入清华西院16、18号,直到两年后去世一直都在此居住。家人饮食起居都在18号(现43号),16号(现42号)正房西屋为书房,1933年,这里的门牌调整为42、43号并沿用至今。
清华新林院 梁思成、林徽因等人故居
梁林故居再易手 建文化基地没下文
2011年7月 ,本报曾做过题为《清华大学名人故居变杂院 伤痕几许》的报道,描述了清华新林院的名人故居群,成为大杂院的景象。
记者近日回访新林院看到,路旁聚集着水果摊、理发店、复印店、洗衣店,老房子的墙上贴着求租、家电维修、盖房、装修等广告。院落间的小道坑坑洼洼,房檐上甩出的晾衣绳胡乱地绑在树上。
记者拨打墙上的租房电话,打了几家均被告知房子已租出去了。年近八旬的退休教授曾先生在清华住了20年,他告诉记者灰墙的平房都是居民私建的,“租给高考或考研的学生”。曾教授指出,一些名人故居被不断翻新,几乎找不到历史的痕迹。
“钱钟书等人的故居,现在被随意扩建,都搞不清楚哪间屋子是他们住过的了。”他说,如今保存比较完好的,也就是新林院8号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了。三年前的报道中提到,这里被一位何老师开发为咖啡厅,并准备打造成文化产业基地。
记者走访中看到,如今的梁林故居仍是咖啡厅,只是店主已经换人。里面的客人不多,灰墙仍保留原有没做任何装饰,书架上摆着《梁思成全集》、《梁思成谈建筑》等书籍,以及梁林夫妇的合影。
“这里已经四次易主了”,店员彭女士说,咖啡厅的经营状况不太好。“我们想顺其自然地做下去,也算是对这里的一种保护吧。”但打造文化基地一事至今已没了下文。
故居旧事
午后名人来相会 国徽方案由此出
1946年10月,新林院8号迎来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梁家保留了抗战前住在北总布胡同时期的“午后茶聚”习惯。每天下午四点半开始,金岳霖、陈岱孙、张奚若夫妇等人相继前来。
新中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北京城市规划与发展方案,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北大燕南园 冯友兰、马寅初等人故居
小楼窗户没玻璃 “三松堂”内杂草生
北大校园南部有个燕南园,这里散落着17栋建筑,多为两层小楼,编号从50号到66号。哲学家冯友兰、经济学家马寅初等人在北大任教时安居于此。
近日,记者走进燕南园西北角的50号院,看到墙边堆着自行车、塑料布,晒着床单和衣物。一间屋内摆了两张上下床,住着的租户有考研族也有在找工作的。据了解,这样的四人间,每个铺位租金是600元/月。
54号是一座二层小楼,可算是这里外表最破败的一栋建筑。楼前空地上杂草丛生,门口的一堆枯枝中,几只小猫钻来钻去。墙上的老式报箱摇摇欲坠,几扇窗户没了玻璃,以瓦片、木板封盖。
顺着燕南园的小径一路向东,来到一座小院前,两尊石狮“蹲”在门口的一丛翠竹中。这里是冯友兰先生的故居,因院内有三棵松树而得名“三松堂”。先生去世后,他的女儿宗璞曾在这里生活。
如今院门上了锁,记者透过门缝看到,地面已被落叶覆盖,杂草在四周疯长。据一位戴着红袖标巡逻至此的大爷讲,这里已经空置了一段时间。
故居旧事
随燕大并入北大 聚众多学界泰斗
上世纪50年代,作为教师宿舍区的燕南园,随燕京大学并入北大。园内的住宅被编为51号到66号,后来又增设了50号。
在过去的年月中,历史学家向达、翦伯赞,物理学家褚圣麟,经济学家马寅初、陈岱孙,哲学家冯友兰、汤用彤,地理学家侯仁之等众多学界泰斗都曾是燕南园的住户。
建议
故居应保护起来 燕南园内设标牌
北大学生小岳曾多次探访燕南园,她认为应在园内设立介绍每栋建筑历史的标牌,“如能改为博物馆、纪念馆更好”。但她坦言,实际操作会有很大困难,“燕南园的住宅归属不统一”。
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刘卫东表示,清华、北大的名人故居即使没有被认定为文物也应保护起来。不该私搭乱建及出租,学校应积极与文保部门联系进行保护。他举例说,燕南园是未名湖、燕园建筑群中的一部分,“是不能拆毁的”。
回应
梁林故居为文物
燕南园建设要报批
今天上午,海淀区文委副主任柳阑表示,去年11月他们认定并公布清华大学新林院8号(梁林故居)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这也是清华大学第三处被认定为文物的建筑。
柳阑介绍,王国维故居所在的清华西院42、43号,和北大燕南园没有被认定为文物,但园中的两通万古流芳碑属于文物普查登记项目。
且燕南园是三类建设控制地带,不能建高于9米以上的房屋。如果燕南园要进行建设,需要向相关部门报批。她提到下次文物普查时,“会重点关注这些名人故居”。
柳阑认为,高校作为文物的管理使用单位,有义务保护和管理好文物。在不违法的前提下,学校有权将建筑出租,“文委只是起到监督的作用”。
2008年8月,北大新闻中心发布的奥运支持保障工作信息中提到,“燕南园有违法建筑达1200余平方米,违建房屋、违法出租、无照经营等现象非常严重。乱拉电线、围圈古树、使得燕南园地区存在着严重的治安和消防隐患。”
该信息中称,从2007年开始北大积极开展校园及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包括燕南园违章建筑拆除和环境治理等”。
北大新闻中心网站日前提到,燕南园内大多数建筑是具有保护意义的。目前,美学中心、统战部等单位已入驻整修后的小楼,“该区域未来将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的教学科研区”。
编辑:孙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