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寅春製朱泥线瓢壶
民国初期
底款:阳羡惜阴室王
把款:寅春
W 10.5 cm H 6.5 cm
RMB: 200,000 - 450,000
此壶于民初时期製作,精工雅作,不同于一般线瓢式,流呈三弯式,弯延有致,饱满圆融,使出水更流畅,配以七杯近140 ml容量,更是王品水平系列中难得朱泥大品。器型雍容大度,线条刚柔并济,握把宽窄顺手,壶内开孔与修饰一丝不苟,高盖墙薄胎,并于墙内未端修出倒角,堪称鬼斧神工,为王式寅春精品妙器。王寅春的作品深受追捧,收藏价值也非常高,人们将出自王寅春之手的紫砂壶称寅春壶或王品。
王寅春(1897-1977),祖籍江苏镇江,现代著名的紫砂壶製作大师。父辈定居宜兴川埠上袁村。13岁拜製壶艺人金阿寿为师。其製壶技术精湛,并且效率高,光货和花货是王寅春的拿手壶型。上海客户纷纷定货,并赠“阳羡惜阴室王”印款盖于壶底,名噪沪上。后由宜兴蜀山切玉圣手金石书画家潘稚亮刻“王寅春”方章相赠,宝爱此印,一生常用此章钤于壶底。
春泉堂朱泥壶
清早期
底款:春泉堂
W 13.5 cm H 6 cm
RMB: 450,000 - 500,000
著录:《朱泥宝记》71页原件作品 盈记唐人公艺出版社 1993.8月初版
此壶为清乾隆时期作品,器型宛若娇乳,泥料朱红,宝光潋滟。肩颈与盖面浑然天成,底作内凹,线条一丝不苟。乾隆盛世时期,官僚贵族,文人雅士均以讲究茗事器具为闲逸雅赏之乐事,配此型款,新春活泉,娇韵生香,经典至美之佳作。时至几百年后的今天,相信仍是有识之士的心头挚爱。
中川净益 九世 纯银 铫子一对
明治时期
底款:锤铸 净益造
430 g × 2
RMB: 90,000 - 120,000
说明:附原供箱
中川净益家族:金属器具师,千家十职业之一的中川家家长世世代代继承艺名。原本制作着甲冑,铠甲,不过,第一次亲自动手茶具的第一代,中川与十郎自报姓名绍有益,第二代净益以后的家长就继承净益这个名字。中川家,金属工艺品的精巧的茶具为主顾,继承了优越的金属工艺品的技术。那个作品锻造铁制作的槌物,由于铸造的铸件主要。当代是十一代。
九世中川浄益(1849-1911):益之助、绍芳。八代的儿子。茶道衰退期的继承人。根据父系缘从三井家得到援助,不过,家传的行业的重建不顺利,因此在逆境中 得了酒精中毒,作为手艺人是第一流,可是,在传统工艺没有得到理解的时代,不被赏识就过世了。
玉成窑山农款水仙盆
清中期
铭文:山农摩古 永建砖 永建
W 18.5 cm H 6 cm
RMB: 50,000 - 60,000
此盆为清中至晚清时期作品,记录了文人雅士生活的点滴,实为难得佳作。
玉成窑始创于清同治年间,在今宁波慈城,始创人为宁波籍晚清书法家梅调鼎,合作者有任伯年、胡公寿、虚谷、吴昌硕、徐三庚、陈山农等金石、书画家、文化名人,同时也有制壶名家何心舟、王东石等。玉成窑主要是文人之间相互交流把玩。是一个集文化名人、制壶名手、陶刻高手共同参与的制作陶坊。“玉成”系敬辞,意为成全。
陈山农,字岳年、香畦,宁波慈城洪塘人,金石篆刻名家,晚年参与玉成窑制作,为玉成窑主刻人员之一。
斑竹香筒 香妃竹 附供箱
清
L 19 cm L 21.5 cm
RMB: 35,000 - 45,000
编辑:江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