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壤--何效义篆刻展暨荣宝斋印谱当代系列《何效义篆刻作品选》首发式隆重举办
0条评论 2014-12-23 20:11:4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李罡
当代MOMA君禾空间在2014年12月21日至2015年1月5日举办“击壤—何效义篆刻展。12月21日上午开幕期间举行了荣宝斋印谱当代系列《何效义篆刻作品选》首发式和研讨会。 

放弃虚假、放弃束缚

何效义,1975年出生于甘肃通渭农村,现定居陕西西安,在西北土生土长的何效义将他对土地的情感通过中国传统的篆刻形式表达出来,他以手稿、泥雕、封泥、刻瓦、刻陶、刻石、印拓、影像等不同形式和媒介呈现了此次名为“击壤”的人生首次个展。

何效义所做的努力是利用篆刻的基本元素力图拓展传统篆刻所能达到的力量。它没有答案,简单直接,强烈的苦涩至心里翻起无限洪荒。那蛊惑人心的毒药,是洗脑,是阴谋,何效义的这些这些篆刻放弃虚假、放弃束缚。

他的刻画来源于他对土地的迷恋和依赖,在西北的寒风和土里生长,充满迷信和诡异的乡土记忆。瓦片和泥陶都来自陇中,何效义像一个在众目睽睽之下劳作的农民,他在耕地,他的工作就是两件事情:打开,缝合,在二者之间不断地重复。在这个过程中去找到篆刻内在的边界,那个背后隐藏的力量。这样的过程似乎与翻地的过程暗合。

隐藏在现实中“失效的”事物

击壤像是祭祀,瓦中的汉字神迹指使土地与人交合,龟纹鸟羽山川指掌全在这个刀划的痕迹中潜藏。海德格尔说:“栖于本源而居。”放弃思想与知识的反智行为,使得瓦上的痕迹保持着原始神性语言的诗意,象征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关系的、临界的,千古不易的依然是那种原始击壤的内力。

 这种迷信成为一种信仰,活着的被日夜供奉的汉字神灵,弥散在何效义身上。刻画与结绳记事的行为一样,记录的全是被人们隐藏在现实中“失效的”事物。

沙哑的痕迹,击壤萌芽出生命的茎,十万线条覆盖着撞击,林木满布的赤道,麦地里雾气的冬日颗粒,在那里疯狂献祭着,在睡梦中,永未出生。

编辑:李罡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