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月美术馆续推青年艺术新课题 探讨水墨多维度生态现状
0条评论
2014-12-28 20:05:42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王胤
[1/1]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主持开幕式
全国美术馆专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 钱林祥先生在开幕式上讲话
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巡视员、深圳市文联副主席 柴凤春女士在开幕式上讲话
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颜为昕在开幕式上讲话
艺术家杜松儒在开幕式上讲话
开幕式现场
陈湘波馆长在展览作品前
策展人盛葳在王霄作品前
参展艺术家曾健勇与策展人朱小钧及盛葳在作品前交流
马军、刘礼宾、吴洪亮在现场
曾健勇参展作品
曾健勇作品局部
艺术家陈锦潮在作品前
陈锦潮作品局部,被提取的墨带在水中溶化
绘画雕塑——勇气 杭春辉 纸本设色 2014年 181x88cm
舞蹈 高山流水 现场演绎
倪有鱼《一枚硬币》2014金属表面综合材料 直径2.5cm
王雷参展作品
王雷作品
王霄作品
肖映河作品
杨牧石作品
艺术家马军在其作品前
张菀参展作品
朱小坤 生日 90cmx90cm 纸本水墨 2014
朱玺 流星 200x110 纸本水墨 2013
转山 于童 装置
观众在展览现场交流
认真观看作品的老者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论坛现场
(拍摄/剪辑:韩罗林)
参展艺术家、策展人、论坛嘉宾等在展览现场合影留念
2014年12月27日下午4点,“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艺术家作品提名展暨青年批评家论坛”正式举行开幕仪式。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先生主持开幕式,深圳市文体旅游局副巡视员、深圳市文联副主席柴凤春女士,全国美术馆专业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钱林祥先生,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副馆长颜为昕,艺术家杜松儒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此次展览由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主办,深圳市公共艺术中心主任孙振华、 批评家鲁虹为学术顾问、 朱小钧、 吴洪亮 、张新英 、盛葳担任联合策展人,并且有强大的提名专家团队, 包括王天德、王栋栋、付晓东、冯斌、朱小钧、刘礼宾、刘庆和、孙振华、张子康、张羽、吴洪亮、何桂彦、张新英、杨卫、陈君、陈湘波、陆蓉之、周翊、俞可、胡斌、高岭、徐累、高鹏、盛葳、鲁虹、靳卫红、冀少峰,分别以艺术家、批评家、美术馆长等不同角度出发对参展艺术家进行提名。
在经过层层筛选之后,展览阵容依然强大,共呈现当代水墨作品(含架上和架下)110余件/组作品,参展的艺术家有: 于童、马军、王雷、王煜、王霄、石博文、朱小坤、朱玺、伍诗妮、刘礼宾、刘俐蕴、刘琦、汤柏华、孙晓枫、孙源、杜小同、杜松儒、花俊、肖映河、肖般若、何剑、冷墨、汪化、张莞、陈锦潮、杨牧石、杨鹏、林蓝、杭春晖、宗锡涛、倪有鱼、贾秋玉、徐加存、涂少辉、阎盈汐、梁硕、曾健勇、撒旦君、魏久捷。
此次展览在关山月美术馆1楼和3楼共6个展厅进行全面呈现,而在深圳关山月美术馆进行首展之后将陆续在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重庆进行巡展。
从媒介入手 深入全面呈现丰富水墨生态
关山月美术馆秉承关山月先生“笔墨当随时代”的理念,以“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和“当代设计艺术研究”为主要学术定位,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圳关山月美术馆馆长陈湘波认为: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关山月美术馆在自己的定位基础上,也一直希望与当代艺术有更多的结合点,始终关注着70后、80后艺术家的发展,所以在2013年便确立了“在路上”这样一个长期的项目。
“在路上”是关山月美术馆一项持续性的当代艺术课题,最初几年的活动计划是以媒介作为主要的分项依据,油画、水墨、版画、新媒体,每年组织一个分项,第五年举行综合的文献展,集中呈现并讨论这四年活动中反映出来的学术问题。从媒介入手并非是强调媒介本身,而是鉴于当下中国以单一媒介为表现手段的美术创作还占很大比重,且各媒介领域在当代发展的步调上也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因而呈现的问题也各不相同。随着新的媒介方式不断涌现,当代艺术创作越来越趋向综合,理论上对于单一媒介的探讨会逐渐失去意义,相反史学上对于单一媒介创作现象的梳理则正当其时。
从2013的油画方向探讨走向2014水墨内核与外延的可能性尝试,他们一直在路上。此次展览在对160余名被提名艺术家走访、观察、研究、梳理、文献编辑出版的基础上,遴选出40位青年艺术家进行抽样展览,并结合展览举办以“当代水墨的历史、现场与写作”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此次展览主要是想以各种丰富的形式来体现东方文化的精神内核,而不仅仅是被水墨这种媒材所限。
创作中的“变量”是最可贵的
青年艺术目前成为焦点,那么如何在青年艺术展览中做出自己的特点,差异化的存在,策展人朱小钧认为:首先“在路上”是深圳文化艺术基金会支持的一个非营利性的项目,此次主题核心定位在“新水墨”,但是与以往的“新水墨”最大的不同就在于不用考虑营利性的需求,这也是在美术馆举办所保持的纯粹学术性。在这样大的前提下,使我们选择艺术家的标准变得客观、公平、公开化。我们四位策展人从众多艺术家范围中,甄选目前这40位艺术家参展是采用投票的方式,投票结果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实际上大家对于好的艺术作品的标准基本上还是一致的,这也是此次展览的亮点之一。我此次推荐的艺术家曾健勇、刘琦、涂少辉,他们已经被市场所认可,但是我要求参加此次展览要跳出他们既有的模式和方式,所以可以看到曾健勇这次参展的作品,是用拼贴的方式,结合水墨创作来进行,打乱了既往的秩序,也包含现场创作的内容在内,使得我们通过“在路上”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曾健勇。
另外一位此次展览的青年策展人盛葳强调,此次展览的学术性主要体现创新性,这也是本次展览一个最重要的出发点。因为近年来,“新水墨”无论在市场还是展览方面都发展得很快,那么如何重新定义这些“新水墨”?其艺术价值到底在哪里?哪些真的是具有创造性的?在这次展览中,除了纸本水墨作品之外,还有很丰富的新媒体形态,雕塑、装置、影像、动画、多媒体,这些形式与传统水墨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是媒材或题材上的,更多的是体现在文化的根源上,以及在文化同源的基础上,到底能实现多大程度的创造力,与我们在这个时代的生活到底有多大的关联,这也是本次展览重要揭示的点。
虽然提名艺术家有两个共同的标准:青年艺术家、对水墨有新的创作力。但多位提名专家也肯定存在着自己不同的判断标准,盛葳更倾向于要对水墨领域有一定的促进或艺术家具有与自己生活的时代、环境关系的体现。可以是一开始就脱离了原来的系统,抑或对系统进行当代性的转换,这两点可以体现一个艺术家是否对艺术史产生贡献,以及在未来艺术史上书写的可能性。变量是最可贵的。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15年1月20日 。
“在路上”=生态观察+学术讨论
“中国青年批评家论坛”是整个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14年12月28日进行全天上下午,分两个单元分别讨论。本届提名展和论坛关注的重点聚焦于“新水墨”,那么新水墨何处求新?其价值内核和底限在哪里?新水墨有哪些新表现?新水墨的理论建构和史学书写等,成为今年着重探讨的话题。
论坛第一单元主持人及发言嘉宾
【单元一:现象与反思】由青年批评家、策展人盛葳主持,杭春晓(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以“展览实践与个案研究”为题,他主张虽然当代水墨是可以深入探讨的话题,但并不急于做出判断,而应关注突破系统框架关系中的土层,注入一种新认知的可能性。
鲁明军(四川大学副教授)以“画史—传统与媒介——当代水墨的视觉句法与知识秩序”为主题,他首先对以分类学方式来做展览提出了一些质疑,并且认为目前应对类型艺术重申艺术标准,而就水墨艺术中出现的视觉和图像应该如何被利用和看待,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付晓东(批评家、策展人)以“跨水墨与个体策略”为题,根据《第八届深圳水墨双年展》所涉及到的水墨艺术作品为例,进行了对当代水墨艺术的多样性个案解读,并且在发言最后以90后艺术家刘毅的水墨动画演示播放收尾。
游江(深圳美术馆研究员)以“水墨创新:一个伪命题?”为主题,从创新角度讨论水墨的发展历史及存在的问题,他在结语中提到,创新应该是观念的创新、展示的创新。
朱小钧(《投资与理财》主编)以“新水墨市场的十个问题”为主题,通过对近年新水墨二级市场的分析,总结了包括真正藏家少,多以短期投资机构与个人为主;艺术家突接大单、加速生产,市场由供不应求转向于供大于求;短时期建仓的机构和个人在2013年逐渐满仓,2014年春拍市场开始分化;快速换手情况在新水墨市场比较突出;新水墨领域缺乏有效的学术支撑等十个方面进行问题总结。
王栋栋(德美艺嘉策展人)以“从平面到纵深——试探水墨的出路”为主题,他希望水墨当代艺术化,介入社会政治、介入社会文化,是一种泛化的介入性艺术,这样就会给水墨带来一种新的方向、一种新的可能性。
论坛第二单元主持人及发言嘉宾
【单元二:理论与批评】由张新英(关山月美术馆学术部主任)主持,王春辰(中央美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以“凭什么说水墨——水墨的品格和形式”为主题,提出水墨的气质,当代水墨的概念到底如何界定等问题,并且强调我们不妨在保守之中走出新路,有转换和改变,让水墨产生更多的意义。
胡斌(广州美院艺术管理系主任)以“媒介、精神还是认知方式与问题域——讨论‘新水墨’的视角”为主题,从中国画到水墨画、各批评家曾归纳的水墨新规范、重返传统浪潮中的“写意”、新水墨的动因以及新水墨讨论方式的变化等方面来谈。
吴洪亮(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以“从当代到传统的路上——浅谈2014关山月美术馆的青年项目”为主题,分享了历史上优秀艺术家与当代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提出当代与传统的辩证关系,要通变与变通,在通的基础上变得有道理。
刘礼宾(中央美院副研究员)以“山水画创作的心源问题”为主题,提出要“制造心源”,笔笔相生、造出山水,而不是摹写,创作者应不偏不倚,自然面对万物,呈现勃勃生机。
郭延容(深圳画院研究员)以“水墨新案·‘术’的质变“为主题,提出”当代‘水墨’了,还是水墨‘当代’了?“这一问题,在最后的总结中,她认为无论哪种类型的水墨创作都可以显示出水墨在转型问题上,在不断地做出选择、寻找策略。
经过一天的密集讨论,论坛嘉宾各自提出对于水墨问题的见解和疑惑,结合展览进行这样一场极具学术性的讨论是非常有意义的,并且此次讨论的结果也将集结成册——《在路上·2014:中国青年批评家论坛文集》,以呈现论坛的精彩观点及完整内容。
编辑:王胤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